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经》是天主的圣言,是基督徒信仰的源泉。圣经既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古希腊文学外,旧约是西方文学另一个重要的母体和源头,为西方文学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很多优秀作品的题材都直接来源于《圣经》,或是从《圣经》中获得取之不尽的文学滋养。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一种审美化意识形态,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是圆的>(刊<美与时代>2007年4月)一文中,针对有人说全球化网络化使世界变成平的,笔者依据文学是语言音韵艺术、形式创造艺术和情感体验与传达艺术的构成特点,坚持认为文学是圆的看法.古人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彩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的文学定义和根情、苗言、华生、实义的诗歌定义,早就勾划出这一立体面型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上尊唐朝诗人王维为“诗佛”,他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陈耀庭 《中国道教》1984,(15):63-69
柳存仁(1917-)教授是澳大利亚的华裔学者,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退休后被续聘为该校名誉研究员。祖籍山东临清,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国文学系,后于美国获博士学位,发表过许多有关中国文学史和诸子思想的论著。六十年代中期起,柳存仁对道教、《道藏》、特别是明代道教史和内丹术作了广泛的研究,其成果受到国际道教学术研究人士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5.
学界论述元代后期散曲大家张可久,莫不以“雅”形容其散曲的风格,而这种“雅”又与他运用宋词手法写曲有关。如任讷《散曲概论·派别》说“其曲之十之八九为雅丽一派,……总嫌参用词法过多。”邓绍基《元代文学史》说:“他的散曲运用诗词手法,讲究含蓄蕴藉,且多熔炼诗词名句,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建筑与文学的交叉学科入手,举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曹雪芹、张恨水与贾平凹在作品中有关建筑与人居环境的经典描述,证明中国古典建筑与生态建筑的相似。而生态建筑,从表面的绿化,到技术层面的讲究,再到诗意的层面的追求,恰恰是中国文化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7.
作为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屠格涅夫的小说被公认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屠格涅夫小说的美感或曰其创作的审美客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美好的少女形象的塑造;迷人的风景画面的描绘;独特的抒情笔调的运用。屠格涅夫的作品跨越时空地给世界各国读者以永恒的美感享受,充分说明了美才是艺术,美就是艺术。伟大的作品都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段鸿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46-147
现阶段,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提高,中国文学史课程包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关键是学生要加强对古代经典作品的阅读。高校教师应结合经典作品对学生施行国情教育、挫折教育、就业教育,形成一种学习古典文化之风,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卖弄新潮概念的多,实实在在深入研究的少,在这少数坚持踏踏实实做学问者中,贾玉民教授可以说是一位坚守精神家园的的学者.他一直坚持寻找现代文学研究的新的切入点,力求突破传统的文学运动 作家作品的惯例,从文本出发,以主题现象为线索,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新文学主题现象论>一书便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的多篇论文曾经被权威的<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这足以说明这些论文的价值与份量.  相似文献   
10.
刘晨和阮肇误入桃源的故事 ,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 ,复加上文人吟咏 ,戏剧的表演 ,早已家喻户晓。这一故事在中国的道教史和文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其观念上的源头则可溯及道教的神仙和洞天福地理念。对这一源出于仙家的故事 ,当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读。不过假如将之放到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 ,所得的结论也许会更加全面。一、洞天故事与道教的文化模型刘晨、阮肇故事的发生地 ,据最早记载它的南朝刘义庆《幽明录》 ,是在天台山 ,以后有关的诗词、戏本绝大多数也都记作天台山。而且现在入天台山会有人指给你说 :这就是刘晨和阮肇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