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1.
齐、鲁文化及其交融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邱文山 《管子学刊》2002,(3):45-50,96
山东号称齐鲁,齐鲁之称是源于先秦时期在海贷之间曾经孕育出两支优秀地域文化,即齐文化和鲁文化。齐文化以其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格守礼乐、重德尚恩的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对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征,齐文化和鲁文化通过交汇融合并最终走向整合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势头发展迅猛,民营企业后来居上代替国有企业成为引领海外并购的先锋。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选取联想集团成功并购IBM-PC业务的事件展开案例研究,期望通过对此次收购涉及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为中国企业今后的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秦帝国建立后,在国家意识形态构建问题上是缺乏认识的。秦对《吕氏春秋》的弃用以及对诸子思想的矛盾和摇摆态度都是极好的例证。历史的惯性和文化差异是秦构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障碍。法家在秦并未获得国家意识形态地位,因为法家在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中始终是"术"的层面而并不具有"道"的意义。法家的文化专制主义又隔断了其他诸子思想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通道,于是,缺失意识形态对政权的维护和调整,成为秦帝国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秦汉政治文化整合是对先秦的思想文化资源进行选择、取舍、加工、改造,在这一过程中儒学思想发生了变异。变异的外因是社会变革使士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内因是儒家思想的分化。这一变异主要是遗失了先秦儒家的真精神,包括社会批判精神的遗失,君臣关系的扭曲、礼乐传统的变异、民本思想以及人间真性情的遗失等。但也有个别儒者对儒学真精神进行着不懈的追寻和努力的拯救。  相似文献   
5.
在Weber和Camerer实验范式的基础上,基于真实并购预览概念提出了组织文化并购预览,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探索了组织文化预览对并购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织文化预览对提高并购后组织绩效有积极作用,其中双向组织文化预览对改善并购后的整体绩效以及主、并双方各自的绩效都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单向组织文化预览未显示出显著的积极影响;(2)组织文化预览可能主要起效于并购后初期,在并购后短期内对整合组织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利于并购后的快速整合。实验结果为组织文化预览在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李湖江 《宗教学研究》2007,2(4):207-209
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交融,是楚山绍琦禅学思想的重要特质。这种整合与交融从佛教自身内部来看,表现为"禅净合一";而从佛教外部看,则表现为"三教合一"。这一特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当代俄罗斯社会全方位的激剧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的价值结构和协同配合原则。正是这些变化迫使人们去探求新的文化整合方式,以便个体重新适应外部环境。心理学家断言,任何社会价值体系(无论国家的还是非官方的)的破坏都将引起种族意识的上升,这是人们对社会不确定性所做出的正常反映。心理学家解释说,之所以产生这种效果。是由于新的信息域的复杂程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适应能力。人们需要一种“信息过滤器”对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和重组。这种信息过滤器就是在时间流中始终保持不变的民族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8.
张光鸿 《现代哲学》2000,(1):97-101
文化全球化是历古而常新的话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历时性上看,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其实现方式主要是传承和创新;从共时性上看,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其实现方式主要是冲突和融合。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东西,即文化全球化是过程和趋势的统一,是文化整合和文化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刘方 《宗教学研究》2006,2(2):133-137
本文从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宗教信仰的传播与变异等角度,对“延州妇人”这则故事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分析了故事产生的密教外来影响与道教房中术这一中国文化的内在接受基础,以及唐代道教盛行背景下大量出现的遇仙文学与女冠文学等特定文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设计形式作为人造物的外在表现,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形态为中介的。从文化及人类学的视角来考察造物设计形式,通过讨论设计形式与文化,设计形式与人的关系,才能清晰地认识到各种要素,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它们是怎样介入到造物形式的设计中去的,它们之间又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造物中不同特性的互补和交融便是一种文化整合,它使造物设计形式不断地吸收着整个人类文化进步的各种积极成果。通过设计的文化整合作用,才使设计形式沿着提高文化品位的方向不断发展,创造出更多有意味的形式出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