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仇宇 《中国宗教》2018,(9):76-77
古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的商道,同时也是文化交往的通道。宗教文化是古代文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上数量众多的宗教文化遗存,见证了这段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日渐频繁,宗教方面对外交往亦日益增加,境外敌对势力加紧了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活动。因此,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是宗教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境外宗教渗透”的内涵境外宗教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主要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作为渗透的工具,打着宗教旗号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二是企图控…  相似文献   
3.
通过解读罗兰·罗伯森的全球文化理论,探讨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的中心问题,即文化普遍性(文化同质化)与文化特殊性(文化异质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通过对这种紧张关系的剖析清理出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走向文化混合化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4.
5.
郭储 《中国宗教》2023,(10):62-63
<正>印度的阿育王与佛教关系极为密切,在世界佛教史上具有深远影响。阿育王文化不仅沉淀到中国文化的深处,还以中国为媒介,在东亚佛教文化圈的交流中拓展了生存空间。在东亚各国各自发生的佛教本土化解读、塑造与实践过程中,阿育王文化成为文化交往、交流乃至交融的见证。  相似文献   
6.
张杰 《法音》2020,(1):39-45
“水月观音”在中国观音信仰中有着独特的文化与审美意蕴。探究“水月观音”图像的发展,能够以小见大窥视佛教中国化的内在机制。中华传统的儒道文化与美学旨趣作为一种“前在视阈”,在文化交往中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观音信仰中国化是“汉化”与“化汉”的并存,体现着“相异而受”文化交往特征。“水月观音”图像是“三教合流”的文化载体,有着鲜明的民族性、融合性、创造性与审美性。  相似文献   
7.
桑吉 《法音》2012,(10):9
本刊讯10月9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王健、副秘书长张琳、北京灵光寺方丈常藏法师在北京粤海湘天大酒店亲切会见了泰国代僧王的代表照坤长老一行。会见期间,常藏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向照坤长老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泰两国佛教交往历史悠久,明清之后更是密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