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雅,故受众窄,且传播地点有限,趋于精英化;元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俗,故受众广,且传播地点广大,趋于贫民化。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包含两种样式,即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水墨山水取代青绿山水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形式,释、道文化在中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们班的情况,本着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少先队的中心工作为重心的原则,通过开展具备时代气息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类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探索个性培育的途径,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我尝试着在班级这个小舞台上演好班主任的以下几个角色!  相似文献   
4.
传统丝绸服装面料的再设计是指在服装面料创作中,设计师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符合市场潮流又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对面料进行装饰纹样、肌理、色彩以及服装廓型等方面的二次设计,从而把握市场流行的脉搏,引领时尚潮流,避免外观风格趋同化。  相似文献   
5.
成果 《美与时代》2022,(8):7-10
色彩是明清江南文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围绕色彩建立起一套选色与配色的思想体系,目的是建构文人关于色彩的审美标准和范式,表明文人的态度与观念,并且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纠正当时雅俗莫辨的世风。基于明清江南地区代表性的文人设计类著作和书画,通过梳理文人建筑设计中运用的色彩种类,探究色彩的搭配方法,解读色彩背后体现的文人审美观与价值观,分析时代、地域、个体因素对文人建筑的影响,以丰富江南文人设计思想体系研究,提升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认知,促进当代建筑设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和评价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激发美的情感,发展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才能。美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7.
人生有四大憾事:少无良师,长无益友,壮无善事,老无令名。研究了解张之洞的人都知道,张之洞有着成功的人生:少年解元,青年探花,中年督抚,晚年宰辅;张之洞有着耀眼的业绩:打败法人入侵,策划并督建京汉大铁路,创办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就连毛泽东在谈到民族工业时也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相似文献   
8.
张权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154-154
中国水墨画,也称国画,与中医、武术、京剧并列的四大国宝之一,从绘画内容上分山水,花鸟和人物画三种。而水墨画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历史悠久,蕴含着东方人高雅墨趣和审美情趣,是小学生非常喜爱和容易接受的艺术,是继承祖国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浩瀚联海中,巾帼所作联对为数不多,但也不乏精品佳作,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南宋杰出的女文学家李清照,词写得绝,联也撰得妙。她撰过这样一副妙联: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中的《宗经》一篇围绕以圣王及其经典调教文人的主题,教育的落足点尤其在于引导文人的心性也即文心。刘勰的主张乃针对文人时代开启以降,个体性文心偏离经典所导致的文弊状况,提倡回到圣王经典中汲取教化,通过个体文心在经典的涵泳体味中被塑构,文人个体体性与重树圣王经典权威两种诉求得以综合起来,以是,纯粹个体文人也相应被塑造为君子—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