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园林城市旨在满足市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居民的精神境界、改善衣食住行状况,最终实现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入、和谐共存、相得益彰。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是创造多样、自然的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生存的乐趣,使人可以更加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并在此过程中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宋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雅,故受众窄,且传播地点有限,趋于精英化;元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俗,故受众广,且传播地点广大,趋于贫民化。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古典园林中,园林的洞门是园林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古典园林中各构景要素形成借景、框景、对景等关系,成为园林中的点缀,在实用的基础上也起到了分隔园林空间的作用。洞门的造型多样,不同的造型增加了园林的情趣,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包含两种样式,即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水墨山水取代青绿山水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形式,释、道文化在中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关系之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借助于自然山水形式美的同时,升华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因而,古典园林是借山水景物来创建山水景象,而山水画则是用绘画的方式来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两者的创作相互影响,逐渐形成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读《园冶》一书,对明代的造园理论与方法实践进行探究,提取其“体宜、尚雅、时尚”的造园理念、实践原则与审美意趣,与粤中庭院所体现的时代性、简洁性与现代性进行对照与印证,以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东莞可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造园立意、建筑布局、谋篇理景等方面,多角度理解粤中庭园营建之法与造园之道。  相似文献   
7.
成果 《美与时代》2022,(8):7-10
色彩是明清江南文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围绕色彩建立起一套选色与配色的思想体系,目的是建构文人关于色彩的审美标准和范式,表明文人的态度与观念,并且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纠正当时雅俗莫辨的世风。基于明清江南地区代表性的文人设计类著作和书画,通过梳理文人建筑设计中运用的色彩种类,探究色彩的搭配方法,解读色彩背后体现的文人审美观与价值观,分析时代、地域、个体因素对文人建筑的影响,以丰富江南文人设计思想体系研究,提升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认知,促进当代建筑设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营造人与环境和谐的园林艺术设计,恰恰满足了人们追求生活环境高质量的需求。完美的园林艺术设计需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以表现大自然天然的山水为主旨,在保护原有景观的基础上,不断地研究设计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地形作为园林的骨架,对传统园林自然之趣的营造有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巧妙运用地形营造手法,可以取得别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吕倩倩 《美与时代》2014,(11):25-25
通过对《园冶》卷三中的铺地篇进行研究,对《园冶》的铺地理论进行阐释,并提炼其现实价值,其所阐述的园林铺装设计理论与经验不仅对研究古典园林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当前我国景观设计中的铺装实践,同样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