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左手食指第一节腹侧分别进行1个点、2个点和3个点的定位实验,探讨了多点定位的特点。实验发现,按单个点的定位误差来计算.1个点和3个点的定位误差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均显著地低于2个点的定位误差;在2个点的定位中,一个点的定位误差是此2个点的空间距离的函数.定位误差有随距离加大而增加的趋势;在3个点的定位中.同一个点在不同的3点组台中的定位误差无显著差异。结果指示,多点触觉定位除以受刺激的躯体部位框架为参照(基本参照)外,还受到诸刺激点构成的刺激模式(次级参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微机上编制能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DRDS),亮暗类棋盘格和随机点背景三种图形刺激的软件.记录了34例正常人在这三种刺激下的VBP.其结果为:(1)DRDS刺激下的VEPN1波潜伏期为265±25ms,基波能量占总交流能量的63.2±18.9%.(2)亮暗类棋盘格刺激下的VEPN1波的潜伏期为190±22ms,基波能量占总交流能量的39.2±19.6%.(3)随机点背景刺激下的VEP波则为一些杂乱的小波.结果提示:动态RDS刺激下的VEP除在潜伏期方面具有特异性外,并在谐波的能量分布上也具有特异性,且客观性更强.根据这些特征有助于对立体视觉功能进行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曹惠云 《天风》1995,(7):21-22
今天,我要给大家说说我们河南伊川县教会妇女的事。 一、“老婆子们会盖教堂?!” 一般的群众组织中,女士少于男士,但我地区教会中,姊妹却多于弟兄若干倍。我县鸣皋乡邢庄聚会点有信徒100多人,姊妹达99%。其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中年及青年不占半数。“老婆子们会盖教堂?”会!你相信么?  相似文献   
4.
未来时间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4,27(2):121-127
220名大学生被试用秒、分、小时、日、星期、月和年7个时间单位和模糊统计试验方法对39个不定的未来时间修饰词作经验赋值,结果表明:①39个不定的未来时间修饰词与秒、分、小时、日、月、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②未来的心理时间分为三个时间段,即以秒和分为计时单位的“较近的未来”,以小时、日和月为计时单位的“近的未来”,以及以年为计时单位的“远的未来”。③离现在越近的未来时间修饰词,词义模糊度越小,评量的把握度越大;而离现在越远的未来时间修饰词,词义模糊度越大,评量的把握度越小。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12,(9):44-45
他有娴熟的演技,却从不在爱心上做戏;他有俊朗的外貌,更有一副善良的心肠。明星的光环,成为他爱的感召力;云集的"粉丝",以他为慈善的楷模。年轻的他,用言语和行动证明,"80后"同样可以为基督发光,将世界点亮。  相似文献   
6.
聚与散     
功强 《思维与智慧》2009,(11):35-35
人与人之间的聚和散,有时像天上的浮云,有时像水中的浮萍,世事如幻,聚离随缘。  相似文献   
7.
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多个时点结果的权衡, 正日益成为跨期选择的研究重点。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时点结果和序列结果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中的诸多决策效应, 包括:隐藏的零效应、象征效应、额外金额效应、前端金额效应以及序列效应, 并运用序列模型和权衡模型对上述决策效应进行阐释。未来还应深入探索同时涉及损益结果混合的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 运用决策过程追踪技术揭示决策效应的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娟  王鹏  王晓田  孙倩  刘永芳 《心理学报》2020,52(5):633-644
以福利权衡率(WTR)为利他程度的指标, 通过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 得失情境并未改变被试的WTR。实验2引入他人底线、现状和目标三个参照点变量, 发现被试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且WTR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临近底线、目标和现状; 他人临近底线时, 被试在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而他人临近现状和目标时, 个体在得失情境下的WTR无显著差异。实验3进一步引入心理距离变量, 发现心理距离较近他人的WTR高于较远他人, 且与得失情境和参照点发生了复杂的交互效应, 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消失了, 但总体上并未改变实验2发现的参照点效应。这些结果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得失不对称效应、三参照点理论及社会折扣和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相关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生云 《管子学刊》2020,(4):99-106
仁、义、礼、智四个德目,都曾被孔子高度强调过,然而战国诸子运动表明单独强调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免出现其流弊。贵仁易流于无差等,贵智易流于智巧,贵义易流于守义清高遁世。强调仁礼二端,则需凸显义来承转与兼综。在子思学派仁义并举的理论基础上,并在与当时墨家、杨朱学派以及不仕而议的士风斗争的过程中,孟子自觉地并举仁义,并做出仁义为四德“头脑”的解释。孟子仁义并举的努力,彻底扭转了之前四德散立的状况,仁义此后成了儒家之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小学儿童空间物体位置编码(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找物范式研究小学7、9、11岁儿童利用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对目标物位置进行编码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两点距离编码和三点共线编码认知成绩的年龄效应显著,9岁组和11岁组儿童的认知成绩显著好于7岁组儿童的认知成绩。两个不同实验任务对儿童认知成绩的影响不同,7岁组儿童两点距离编码认知成绩显著好于三点共线编码认知成绩,9岁组和11岁组两个任务的认知成绩差异不显著。提供编码线索后,认知成绩有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