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8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教育体系缺乏正式的评价机构和体系,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自发落到升学考试上,过程性评价很多也被考试替代,考试形式仍停留在纸质测验阶段。未经过合理论证的分数仍是划分学生等级的主要依据,分数仍是全社会的紧张源。  相似文献   
2.
3.
物质的繁华,不应该牺牲精神的富有;经济的发展,不应该冷落了文明的空间。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必须长抓不懈,才能利国利民。不得不说,当今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迅猛进步,但在精神文明方面,并没有及时赶上物质文明发展的脚步。在过于看重物质的年代,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之下,很多青少年在文明礼仪方面出现缺失,传统文化更是成为人们淡忘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金易明 《法音》2001,(6):39-40
本刊讯 6月1日上午,设于上海龙华寺方丈室内的朴老灵堂庄严肃穆,巨幅遗像两旁悬挂着朴老手书遗嘱诗偈:“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东西两壁“缁素表率”、“道范楷模”八个大字深沉苍劲,表达了上海佛教界四众弟子对朴老的敬仰之情。10时25分,朴老夫人陈邦织女士捧着朴老骨灰坛,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等陪同下,来到龙华古寺。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王永平居士、荫远法师,秘书长照诚法师及龙华寺两序大众在山门外列队迎…  相似文献   
5.
金啸峰 《美与时代》2014,(10):72-72
通过对我国高职设计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就自己的探索进行阐述;对高职设计教育模式的探索中,着重谈了“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徐学琳  张越 《管子学刊》2007,(1):F0003-F0003
由山东大学考古系任相宏教授、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张光明研究员、淄川区文物保护所所长刘德宝副研究员主编的《淄川考古》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第一部全面介绍淄川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和淄川区域历史研究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早在1925年8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邀请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族代表参加,共商民族教育大计。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成为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陶行知与中国伊斯兰教界真正较深入的接触,或许是在30年代初的南京。1932年,南京回族富商、慈善家陈经畲将陶行知创办的和平门小学复办,扩大为南京和平门清真小学,并聘请陶行知为名誉校长。  相似文献   
8.
我曾对1999年考入北大,清华的60余名文、理科状元进行了家教调查。调查显示,状元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其具体的家教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习凡  何雨 《学海》2011,(5):109-113
教育机会的配置与特定的社会制度安排以及受教育者的家庭背景存在紧密关联。本文以F中学为典型案例借助抽样调查技术手段来研究当前教育不平等现象中的重点中学的精英选拔机制。研究发现:借助于文化资本、政治资本、地位资本与权力资本的社会转化机制,优势社会阶层子女在优质教育机会获得上占尽先机,不仅可以通过正常的公开招录进入重点学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能通过渐趋为重点中学主要入学选拔形式的扩招录取占据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浅析犯罪人格的形成过程》是“犯罪学”领域中一个值得深刻研究和探讨的关于犯罪的基本问题,对犯罪是个人身心演变观象还是纯社会现象呢?在本论中笔以五大影响来浅述犯罪人格形成的过程。即(一)犯罪的人格受家庭的影响;(二)犯罪的人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三)犯罪的人格受化因素的影响;(四)犯罪的人格受地域的影响;(五)犯罪的人格受学校、工作场所等近邻的影响。当然仅从这五个方面研究论述这样一个关于“人格”过渡成“犯罪”人格的形成还是很不够的。我们做公安保卫工作的同志深感面对犯罪人格的变化在现阶段不断更新,实际观察难以适应形势的迫切需要,急需我们加倍从实践中继续摸索,为理论出更全面现实的犯罪人格形成过程发展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