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成为实现课程改革需求、达成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探究离不开问题,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因此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预设问题的情境,可以有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创新,它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进行的一次新型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肩负着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光荣使命,对促进社会进步、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的发展将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探究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探究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被写入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之中。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改变教学方式,必须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探究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进行探究学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程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的不惟一且具有开放性等变化,都在很大程度上给大部分同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激活了大部分同学的思维,激励着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史教学与历史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历史性思维是指站在历史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作为一门史型课程,心理学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历史性思维的过程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比较法、以心理学史的知识为载体以及重新建构心理学史的知识体系都是培养学生历史性思维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非形式逻辑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首先是一种寻求更好的大学逻辑教学方式的努力。进而,非形式逻辑学者们逐渐开始触及和探讨越来越多的理论议题,即发展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关于论证以及好论证的理解方式。在1998年世界哲学大会上,布莱尔和我阐释了非形式逻辑为哲学所带来的理论后果,其中一点我们称之为“演绎主义的终结”。那时我们并未给出演绎主义的定义,而只是把它等同于麦金泰尔的那个精炼的说法:“任何推理,不是演绎的,就是有缺陷的。”但现在看来,我们在当时就作出“演绎主义的终结”这一论断,显然是有点为时过早了。因为演绎主义似乎至今都还很有生命力,甚至在那些倾向于非形式逻辑的学者那里它也能得到支持:恩尼斯长期以来都辩护演绎主义是一种论证重构策略,格罗尔克更是致力于辩护它是一种论证评价理论。在本文中我将论证,非形式逻辑最好被理解为一种不诉诸于演绎技巧和演绎规范的逻辑研究。当我们意识到演绎和演绎主义已经如何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哲学发展史中,并且牢牢地控制了我们关于逻辑研究的理解,我们就能明白非形式逻辑这一理论努力是多么的困难和重要。我将首先澄清“演绎主义”的意思,然后再分别考察那些赞成和反对演绎主义的论证,最后,我将表明非形式逻辑是从演绎主义中挽救逻辑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8.
一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全国高校的各个学科教学都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革新,加强素质教育.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广Seminar教学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受到日中医学协会提供的笹川奖学金资助,于2005年-2006年在日本秋田县立脑血管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其间于2005年7月参加了的第五期秋田脑研脑卒中学习班,体验了Seminar形式的教学过程,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0.
一.核心问题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问题为任务,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要让学生有效参与和体验课堂,首先要分析学生情况和教材,恰当设计好“核心问题”,或称“核心任务”,即本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核心任务应渗透恰当的教学三维目标且要表述准确,言简意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