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克勒维奇的伦理思想展现了人在道德现实与道德理想的矛盾冲突中的痛苦体验。他认为,善与恶只是与主体有关系,它们体现在主体的行动中。一切都通过行动而开始和结束,行动才是真正意义上道德的源泉。为了去爱,我应该存在,但是为了真正去爱,我却应该不存在(忘我)。爱是对存在的超越,是对自我的放弃。人一旦存在,就被打上了一个永恒的印记。我们因而生活在"永恒的道德瞬间"。  相似文献   
2.
袁彼得 《天风》1996,(7):34-35
我们确实是软弱的。有时,与别人遇到意见分歧,会争得面红耳赤。这种事,并不罕见。神的儿女,在同人共同生活,一起工作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主耶稣心里柔和谦卑(太11:29),为我们作了榜样。使徒保罗劝告以弗所教会:“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相似文献   
3.
未燃的蜡烛     
许宗师 《天风》1997,(8):37-37
未燃的蜡烛 怎能放出温暖未燃的蜡烛 怎能发出光亮——只有爱之火把它点燃  相似文献   
4.
杨中芳 《心理学报》2023,55(3):355-373
本文撰写的目的是,藉助分析COVID-19疫情控制的应急心理机制,提出一个思考中国人“自我”的新架构,希望未来它能成为研究这一热门研究领域的新进路。沿用中国传统流传下来、但却一直被沿用至今的中庸思维,以及其内涵的“阴阳思维”及“全息思维”作为立论基础,提出“中庸行动我”的构念。它是指个体在选择及执行解决问题之具体行动方案时,依现实“情境需求”,灵活地“协调”出一个最恰当的“行动我”,以配合集体战疫的需要及功效。“中庸行动我”这一构念的提出,不仅只是为了解释战疫的成效,更重要的是它欲反映出中国人思维“灵活性”的根源,从而可以作为研究“中国人自我”的另类进路,不再只是以跨文化研究进路所关注的“本质自我”为主要立论基础,从而丰富了该领域现有的知识内涵。  相似文献   
5.
张康之 《学海》2022,(4):106-117
人的一切认知都是为了行动,而行动则是为了人的生活和生存的需要。想象是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或者说是人的认知活动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工业社会中,想象在科学认识和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遭到了排斥,只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以及文学艺术活动中才得以认可。人的认知活动需要在具体的条件和历史场境中来加以理解,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中,形成了不同的认知体系。在工业社会所拥有的认知体系中,分析性思维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分析、抽象、推理等方式而实现认识,并将认识成果作用于实践。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能够适应合作行动要求的认知方式是与相似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而想象则是相似性思维的构成要素和重要环节。对于人的行动而言,想象意味着创造、创新。因而,在人类历史转型的过程中,在遭遇了风险社会的时候,我们在致力于思维方式重建的任务时,需要突出想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武小西 《哲学动态》2022,(11):92-100
伦理两难引发的心理矛盾有可能破坏自我的统一性,造成能动性的瘫痪,常被理性主义哲学家看作应当避免的负面现象。然而,心理矛盾对理解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重价值面向有积极作用,也为行动主体的自我改善提供了契机和动力。在重估心理矛盾的道德哲学意义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出转化和结合矛盾两极、以矛盾张力为行动依据的折中式解决方案。折中式方案促使行动主体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多重实践同一性,对所处社会情境作出更恰切的反应,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变革。因此,心理矛盾不仅凸显出自我是在时间中的展开,也揭示出自我深刻地内嵌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解决心理矛盾,正是打破自我的静态统一性、建构更加立体的动态统一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体现出个人与社会的双向影响和塑造。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22,(5):36-3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新时代宗教工作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杭州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锚定浙江省建设“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示范省”目标,不断增强做好全市宗教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争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相似文献   
8.
虞法 《哲学动态》2012,(11):65-70
行动哲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哲学分支出现得非常晚。尽管历史上的许多大哲学家都或多或少有过相关论述或者理论,但直到20世纪中叶之后,就行动问题的集中性讨论才开始出现,那一时期也被视为当代行动哲学的起点。当时以安斯库姆(G.E.M.Anscombe)为首的一些英美哲学家经常聚集在一起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穆斯林》2012,(5):4-5
<正>【本刊讯】(记者马利强郭永波)2012年8月19日,适逢伊斯兰教尊贵吉庆的开斋佳节,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欢度开斋佳节暨尊老敬老爱心行动"主题茶话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阿不来提·阿卜杜热西提等中央领导同志应邀出席茶话会。国家民委主任杨晶,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全国政协民宗委主任田聪明,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12,(10):48-49
八仙宫不但为到西八仙宫"在行善路上"将济世利人的理念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让每一次行动都如上善之水流淌到渴望帮助的人们的心田!多年来,八仙宫秉承济世利人的历史传统,团结教化并带领信众广泛开展救灾、助学、生态保护等公益活动,将慈悲精神化作行善路上亲力亲为的点点真诚,为实践道教慈善付出了不懈努力。一、积极参与抗震救灾为灾民送去心灵抚慰汶川地震后,一批伤病灾民被送到西安救治。其中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双腿重残截肢。通过了解得知,她的父母已在地震中丧生。她情绪极度悲观,几欲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