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幸福的泥浆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郊区中学。我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激情,来到这所学校,我被这里秀美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我尽快地熟悉教学过程,发疯似  相似文献   
2.
米哈拉布从建筑材料、图案、纹样、色彩,都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在广大穆斯林心中,更是指引了礼拜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宗教意涵。除了“倒座观音”,中国寺庙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不过在中国宗教大家庭中,还有一类宗教活动场所的大殿自古以来就是坐西朝东的,那就是清真寺。清真寺,阿拉伯语的音译是“麦斯吉德”,就是礼拜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毒扁豆碱对吗啡导致的大鼠行为敏感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药物滥用导致的行为感化被认为与成瘾过程密切相关。本实验探讨吗啡导致的大鼠行为感化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关系。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进行生理盐水、吗啡(10.0mg/kg)、吗啡(10.0mg/kg)+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0.2mg/kg)前处理,36小时腹腔注射4次。前处理结束1周所有动物注射小剂量吗啡(4.0mg/kg);使用生理盐水前处理的动物,第2周注射毒扁豆碱(0.2mg/kg);使用吗啡前处理的动物,第2周注射小剂量吗啡+毒扁豆碱(0.2mg/kg),第3周再次注射小剂量吗啡。动物每次接受注射后立即记录其在两小时内的活动量(10分钟为一个记录单元)。结果表明,毒扁豆碱既能够抑制吗啡诱导的行为感化,也能够阻断小剂量吗啡对行为感化的“点燃”作用。由此推论,吗啡导致的行为感化与其抑制乙酰胆碱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静  李新旺  马兰花 《心理学报》2010,42(3):387-394
为探讨石杉碱甲对应激诱导的吗啡行为感化表达的影响, 将40只动物随机分为5组: 盐水组、石杉碱甲组、吗啡组、应激组、石杉碱甲+应激组。实验发现, 急性/慢性空瓶应激都能够激发吗啡行为感化的表达, 而石杉碱甲能够显著抑制空瓶应激的这种激发作用。经过吗啡点燃后, 急性空瓶应激并不能显著影响动物的行为感化, 提示与成瘾性药物的再现相比, 空瓶应激对动物的影响力度较小。研究结果表明, 石杉碱甲能够抑制急性/慢性空瓶应激诱导的吗啡行为感化表达, 表明这类胆碱酯酶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依赖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5.
于斌  李新旺  王佳  王磊  任丽敏 《心理学报》2007,39(6):1048-1054
为探讨MK-801与环境线索交互作用对吗啡诱导行为感化的影响,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K-801组,吗啡组(匹配和非匹配)和MK-801+吗啡组(匹配和非匹配)。行为感化模型建立分为发展期,戒断期和表达期三个阶段。实验结果发现:同时给予MK-801(0.1mg·kg-1)会促进吗啡(5mg·kg-1)诱导大鼠行为感化的发展,而且会使MK-801成为大鼠行为感化表达所必需的条件性刺激。MK-801的内部线索作用过强,从而削弱了环境的外部线索作用。研究结果表明:MK-801对吗啡诱导行为感化的影响存在状态依赖(state-dependency)现象,提示在NMDA受体与行为感化关系的研究中应考虑选择刺激特性更小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吗啡行为及条件性行为敏感化效应及其个体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吗啡处理下,大鼠行为感化及条件性行为感化效应及其个体差异性表现。方法:根据大鼠在初次抵达的新颖环境中水平活动量的高低,将大鼠划分为高反应大鼠(High responder, HR)和低反应大鼠(Low responder, LR),应用自动监测大鼠活动箱,分别考察HR和LR大鼠在行为及条件性行为感化效应表达上的差异。结果:(1)连续5天吗啡给药,LR大鼠活动量显著升高,HR大鼠无此效应;(2)条件测试日(第6天),给药与环境匹配大鼠,活动量较给药与环境非匹配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显著为高;此效应在HR和LR大鼠同时存在;(3)从给予吗啡到给予盐水,发现LR大鼠活动量显著下降,而HR大鼠活动量无显著改变。结论:在连续给药下,LR大鼠较HR大鼠,在行为感化效应的形成中,具有更为显著的效应,此效应为LR动物对吗啡更高的药物效应,而非条件效应所致,同时HR和LR大鼠都可以对吗啡条件性线索产生应答,产生条件性行为感化效应。  相似文献   
7.
呼图白集     
“呼图白”系阿拉伯语(khutbah)的音译,又译“虎图白”、“胡土白”等,意为“讲话”、“演说词”。其复数为“呼泰卜”(khutab),亦有写作“虎托布”,即“一些讲话”之意。宣讲“呼图白”的人,阿拉伯语称为“海推布”(khatib),亦可译为“演讲师”、“演说家”。从伊斯兰教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教务职称,专指每星期五聚礼前和开斋节、宰牲节会礼后,站在讲坛(Minbar,拜尔)的阶梯上宣讲教义的人。中国操汉语的穆斯林将这种宣讲俗称为“念呼图白”。《呼图白集》(Diwān al-khutab al-Minbariyah),亦可译作《讲坛演说集》或《讲坛文集》,为十世纪著名伊斯兰教学者、演讲大师伊本·努巴泰(Ibn Nubātah,946~984)所编著。作者全名为阿卜杜拉希姆·本·穆罕默德·本·伊斯梅尔·本·努巴泰·法里基,生于迈亚法里津(Mayyāfāriqin,今土耳其迪亚巴克尔境内),后迁居叙利亚阿勒颇。他精通阿拉伯文学,曾长期担任“海推布”,在宣讲教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当时的叙利亚、伊拉克、埃及等地享有盛名。其所著《呼图白集》共收有“呼图白”五十二篇,系按照伊斯兰教历(属太阴历)每年一至十二月的先后顺序编排的,每月四或五篇,专供各个主麻日演讲时使用,专用于开斋节和宰牲节的各一篇,另有一篇名叫“呼图白·奈尔特”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由于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导致症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动物模型为条件性恐惧和应激感化模型。研究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长时程留存的恐惧性记忆、高唤醒等症状与大脑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三个脑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功能增强密切相关。其中杏仁核活动增强是条件性恐惧记忆获得、保持和表达的关键神经基础。内侧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的去抑制及海马向杏仁核传递的威胁性环境信息,促进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出现。在经历创伤应激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上调及多巴胺活动的增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的主要神经基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研究证明多巴胺D2受体在改善患者症状中的作用比较重要,但仍需作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张柳  李新旺  张文婷  杜瑞 《心理学报》2012,44(7):936-943
许多研究显示, 冲动性与尼古丁、可卡因、海洛因等药物成瘾显著相关, 但它对吗啡成瘾的影响尚未见到报道。本实验考察冲动性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行为感化的影响。实验采用延迟奖赏模型将大鼠的冲动性区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 每个水平设置吗啡处理组和盐水处理组。结果发现:动物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程度表现为低冲动组>中冲动组>高冲动组, 并且中、低冲动组动物形成了条件性位置偏爱而高冲动组没有形成这种偏爱; 在行为感化表达期, 与相应的盐水组比较, 高、中冲动组动物的吗啡运动激活效应显著, 而低冲动组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些结果提示, 条件性位置偏爱任务中, 动物的冲动性越高, 吗啡的强化效应越低; 行为感化任务中, 动物的冲动性越高, 吗啡的运动激活效应越高。由此可见, 动物的冲动性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行为感化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罗威 《福建宗教》2001,(2):35-35
乌尔姆(Ulm)位于德国南部,一座11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整个城市布局围绕着市中心的斯特教堂(Ulm Minster)展开。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高度为世界第一。这座砖石结构的教堂从设计到建成经历了近600年人世沧桑.凝结了数代工匠的智慧和血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