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秦汉以来的政治体制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以为无条件的"治"与"被治"是中国日后政治方向的不二选择。这种错觉的发生,多半是因为解释者把结果当成了必然,以为事实本该如此。于是,当寻找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时,人们多倾向于用必然的结论去逆推自明的前提,把原本丰富多彩的先秦政治设计归结为干瘪单调的"一君万民"政体,致使立意和初衷有所差异的其他思想要素及其发育的可能性反而横遭掩埋。对荀子"性恶论"的部分认识,大概就属于这类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合法性看执政党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 70年代始 ,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便逐渐凸显并最终主导了西方哲学论坛。然而在我国 ,这一哲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转向似乎刚刚发生 ,学界对此一理论转向的学术意识也才刚刚显露 ,可我们面对的是 ,大量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不断涌现 ,异常复杂 ,难以把握。在此情形下 ,采取学术群体性的民主商谈方式来探究这一理论转向所产生的基础性课题 ,恐怕比学术个体的专题研究更为慎重 ,也更为急迫。2 0 0 4年夏 ,教育部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海南召开年会。期间与《伦理学研究》杂志主编、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先生重逢 ,承蒙先生厚爱如昨 ,托我组织一期学术专栏 ,命之为“政治伦理笔谈”。盛情之下 ,却之不恭。于是诚恳邀请到怀宏、剑涛、建华三位学兄襄助 ,切磋数月 ,始成如下四篇。现惶然贡献于学界 ,祈求抛顽石以引玉璞 ,或求其友声 ,或聆听批评 ,以此促进我国政治伦理的前沿研究。如此或可既不负凯麟先生雅扶后学之美意 ,又可尽我等伦理学者之天职。是以记之 !(万俊人 )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后传统宗教的嬗变是在政治体制革新化、社会生活现代化诸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研究辛亥革命后传统宗教的嬗变,对于审视中国宗教的运行轨迹,把握宗教在新世纪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ere key eras in which the family-kingdom-state political structure handed down by th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ransformed into the more familiar four-dimensional political structure of body-family-kingdom-world.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ransformations wa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body. The collapse of the feudal politico-religious structure dominated by emperors, lords and the senior officials allowed the social body to become independent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family-kingdom-world and became a structural element itself. As well, the teaching of Confucian ren 仁 (humanity) expande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body to a moral and spiritual level, thus providing another agent for the politico-religious structure of body-family-kingdom-world. The emergence of this new agent provided another political agent “having no right to administer but the right to comment” outside the ruling group. As a result, the assumption that to “rectify” meant to “administer” was developed in the pre-Qin period. This became the Way of Administration, the ultimate meaning of which is to complete one’s human nature and to know destiny, which is the purpose of the Way of Governance. Subsequently, the Way of Administration and Way of Governance together formed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political ideas in Chinese history.  相似文献   
5.
梁严冰 《学海》2001,4(2):152-156
反观世界各国的近代化进程,尽管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有细节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先后,但变革制度则是共同遇到的一个课题,其间政治体制改革又是最为敏感的部分.中国也不例外,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国开始了其艰难而曲折的近代化进程.文章认为,在这一进程当中(1840-1919年),中国经历了三次以近代化为目标的政治体制变革,即总理衙门之设;戊戌变法期间的政治体制改革;清末"新政"中关于政治体制的变革.文章对这三次重大政治体制变革进行了理性的反思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传统社会道德生活的陈陈相因,现代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展现出了全新的样态,而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现实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为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铺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循着它们的演变就可以捕捉到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脉动。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改革视野中的政府公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静 《学海》2007,(3):138-142
本文在总结现有公债理论的基础上,选择从政治文化和政府体制入手,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政治文化和政府体制背景下政府公债的发展状况,着重探讨了地方政府改革中地方政府公债的作用和影响。并结合我国地方政府目前的融资状况,努力寻求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引下,我们应当如何紧扣我国的政治生活实际,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权力问题,提出相应的伦理对策,引导和规范权力向善,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服务?这是一项极富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近日,笔者有幸拜读了钱俊君博士撰写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治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意味着要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财富的积聚,还意味着要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还折射出政治价值的变迁,从整体上来说是由注重物化目标转而开始关照人的目的性与人的发展。而具体来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蕴着一些良善的政治价值目标:人的独立尊严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蕴的首要的政治价值;而人的自由发展不仅是人的独立尊严的应有之义,也是后者实现的基础;社会公平正义则是人的独立尊严与自由发展的基本要求;民主参与是人的独立尊严与自由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一、认同的概念本文旨在分析过去十几年里中东欧所发生的政治认同的概念和现象的变化.个体认同与社会团体认同都是我将要讨论的,因为个体认同并非随意塑造,而是在群体或团体之中的.我所理解的"认同"是一系列重要的属性(特征、人际关系、感官结构、真理、观点、价值、规范和行为模式),这些属性保证了社会实体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