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随着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展开,为政治革命进行思想启蒙和理论论证成为哲学的主题,政治哲学成为显学。资产阶级政治哲学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都把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绝对化。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无产阶级变革资  相似文献   
2.
萨守坚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神霄派道士,从南宋开始,各种力量不断对其形象进行建构,这种建构活动在明代达到顶峰。宋元时期道教内部着力通过以雷法理论为核心的传承谱系来建构萨守坚的祖师形象,同时也以道法高强、持戒救苦等宗教要素来建构萨守坚的高真形象。这两种形象在明代得到不同的传承和发展,政治力量支持下的萨守坚信仰主要以祖师形象出现,而通俗文学中更多的突出其道法高强、持戒救苦的高真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历史语境的还原来探讨不同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如何建构萨守坚形象,以及不同力量为了适应具体的历史环境而对萨守坚形象进行选择性建构,以期通过萨守坚形象建构这样一个个案来看一个宗教神话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高三由于其“重中之重”的特殊地位,一般都享有学校为其创造的最好的客观条件(如学习环境、师资配备、后勤服务等)。因此,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指导一般都放在高三学生主体身上。就高三学生主体而言,决定其学习效率的一方面是认知活动水平,另一方面是主体学习心理氛围。笔者认为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指导重点应放在主体学习心理氛围的营造和维护上。笔者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实践,还完成了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高中生良好主体学习心理氛围的营造策略研究”的研究,对主体学习心理氛围的含义、作用、表现及营造策略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崇高理论的要点可简要列为五个条件,体积大或力量强的客体,它导致——;理性和意志能力很强的主体,引起;恐怖、紧张等痛感,然而;主体理性战胜、超越了可怖客体,痛感转化为快感,因而最后;理性主体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增强了信心。康德崇高理论,是前人有关崇高思想的集大成与极大发展者,就其影响来说是空前绝后,广泛而深刻的。康德的崇高理论达到了相当的深刻性,但同时也具有了非常突出的局限性。对于康德正如叔本华所说"一个精神上真正伟大的人物,他的完美的杰作对于整个人类每每有着深入而直指人心的作用;这作用如此广远,以致无法计算它那启迪人心的影响能够及于此后的多少世纪和多少遥远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审美主体"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生成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过程.在美学史上不乏美学家对审美主体作出理论上的诠释和规定,但直到康德为止,其理论内涵才被真正确立下来.本文试通过对康德美学的四个契机进行的具体分析,从中得出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必须恪守的原则,即非功利性、无概念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共通感,这些原则为审美主体的确立以及审美主体的自律具有理论上的奠基意义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举国震动的“非典”扰乱下,绝大部分国人都忧国忧民、顾大局、讲奉献,以主人翁责任感投入到“非典”防治工作中,这是国人的良好精神状态,可是一部分人也存在不健康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严重影响了“非典”。本着重分析非典防治工作中少部分人的心理错位,以及相应的心理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引发了保守主义思潮的反弹。可以说,从现代化开始的那一天起,文化上的保守倾向和进步倾向之间,就显示出了巨大的张力。目前发生在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仅仅是数百年来保守与进步之争的一个表现。从文化哲学的观点看,进步与保守有如鸟之两翼、车之两  相似文献   
9.
张途 《哲学研究》2023,(10):118-127
政治建构主义通常面临的批评是它无力为正义观念提供足够的客观性,从而整个政治自由主义对政治观念的界定不牢靠。但是,这种批评建基于一种将理论真理照搬适用到实践世界范畴中的教条主义,而实践哲学中蕴含着根植于各理性行动者对于各具体范畴实践必然践行的实践客观性。实践客观性与理论真理的差异在于它的实践性,而实践性包含了各具体实践范畴中的理性主体对该实践必然的实际践行。因此,政治建构主义能够提供这样一种实践客观性,因其在根本上来自于反映了实践理性观念的自由平等公民对其所处社会政治实践的必然践行,即对正义的重要性和合理多元主义的接受。与此同时,实践客观性的解释力仍需限定在局部建构主义的范畴中。  相似文献   
10.
论文基于自我控制的强度模型,研究了组织政治环境作为情境因素影响领导者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来自某国有商业银行73位网点主任连续10个工作日的570个经验取样法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层次,领导者组织政治感知提高了自我耗竭,领导者职位任期削弱了该正向关系。(2)个体内层次自我耗竭对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取决于个体间层次领导身份认同的程度:当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二者关系为正;当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二者关系为负。(3)当领导者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促进公正准则遵从;当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阻碍公正准则遵从。上述研究结论将公正准则遵从的前因研究从行为者中心视角拓展到情境中心视角,率先研究了组织政治感知的个体内变化及其影响,同时增进了对自我耗竭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