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预设路径模型(Fixed-links modeling)是在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发展出的用于分析心理学实验数据的统计模型。该类模型的主要特征是根据前期理论基础和实验设计,通过预先设定模型中显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因素载荷矩阵实现对显变量方差的拆分。因素载荷矩阵的设定主要基于实验水平与所表征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选取相应函数来表征不同实验水平之间的变化趋势。该模型在表征工作记忆、注意和学习的内部加工过程及揭示不同认知过程的具体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行大样本的老化与记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 研究者设计了言语工作记忆的方案, 并且对一组健康青年人进行了施测。字母的呈现方式主要为两种条件: (i) 保持, 要求被试记住呈现的字母并且能够在4秒的间隔后保持; (ii) 操控, 被试需要将呈现的字母按字母表的顺序进行转换, 并且记住新的顺序。不管是用全脑分析, 还是用预先定义的感兴趣区域的分析方法, 对fMRI数据的分析表明本方案诱发了可靠的额叶皮层的激活, 且操控条件则引发了更为广泛的激活。背外侧和腹内侧前额叶的激活也表现出了不同特点, 操控引发了更多的背外侧前额叶激活。一些皮下区域也得到了激活, 特别是以前发现与工作记忆任务相关的一些区域。这说明该工作记忆研究方案适合探索额叶功能的与年龄相关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数学本体论的提出从直接意义上说是巴迪欧反叛海德格尔"诗歌本体论"的理论尝试,后者一方面既未摆脱传统形而上学"本原"和"在场"的叙事逻辑,另一方面又脱离社会历史语境抽象地讨论存在问题。巴迪欧认为,超越传统形而上学既需要将"存在"从"一之规范性权能"中释放出来,同时也要对理论所由以产生的社会生活本身进行批判改造。在此基础上,数学本体论首先提供了一种新的关于存在的理解,即"一不存在"、"存在是多"。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当代裹挟电子媒介而来的数码操控,以及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呈现出的统一性量化趋势,数学本体论还构成了对这一新的社会现实的历史映现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温柔,不操控     
梁林天慧 《天风》2010,(5):47-48
<正>中国人具有拼搏精神,用吃苦耐劳去获取幸福。但当我们不断为自己、家人和配偶筹算,我们会否因为过于紧张而对别人要求太多,甚至因为太着急而出手操控别人。正由于自己的执着,便看不到别人的观点,最后可能导致关系决裂。  相似文献   
5.
樊亚凤  蒋晶  崔稳权 《心理学报》2019,51(4):415-427
本文探讨了在网络公益背景下默认选项金额对个人捐赠意愿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通过4个实验, 本文发现在网络公益平台中将默认选项设置为高金额会显著地减少个人的捐赠意愿, 而感知被操控在该影响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 当公益机构将默认选项的金额设置为高金额(vs. 低金额)时, 人们的被操控感知增强, 进而捐赠意愿降低, 产生了默认效应的反作用。此外, 个体道德认同水平在这一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个体道德认同水平较低时, 高金额默认选项(vs. 低金额默认选项)会降低其捐赠意愿, 而对于道德认同水平较高的个体而言, 他们的捐赠意愿在高/低金额默认选项时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推进了默认效应在捐赠决策领域的理论研究, 同时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公益平台进行捐赠金额的设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本文中,弗兰斯·范·爱默伦对语用论辩术理论的发展历程加以了概述,清晰说明了该理论如何从建构理想的"批判性讨论"模型,逐步和系统地发展到对真实论证实践中基本论证模式的探究。首先,他介绍了语用论辩术之"标准"理论的基本内容,该理论是以"论辩的合理性"为旨归的。进而,他概述了一些旨在巩固和完善语用论辩术"标准"理论的经验研究。之后,他讨论了语用论辩术的"扩展"理论,该理论的特点在于增加了探讨"取效性"的修辞学维度。随后,他介绍了一些与"遵从合理性来达到取效性"相关的经验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在"扩展"理论中所引入的"策略性操控"概念。最后,他说明了论证性会话所发生的"制度化语境"如何被纳入到了语用论辩术理论建构当中。进而,他对当前语用论辩术关于"典型论证模式"的研究加以了讨论,这些论证模式都关联于在特定语境中实施策略性操控的制度性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