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伴团体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就和社会功能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同伴评价、教师评估和学校记录等多种渠道收集关于同伴团体、社会功能、同伴接纳以及学业成就的资料,旨在考察同伴团体与儿童青少年学业成就和社会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同伴团体。这些同伴团体在学业成就上有很高的同质性。学业成就与社会适应无论在团体内的个体水平还是在团体水平上都密切相关。而且,团体的学业表现是个体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间的重要调节因素,表明团体学业规范对个体水平上学业成就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有增强或是减弱的作用。这项研究再一次证明同伴团体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凯特·温斯莱特最热衷于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站在自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像自己父母一样演戏。所以在温斯莱特11岁的时候,就出演麦片广告中喝麦片的小女孩,所有的人都不觉得奇怪,因为她们一家人都是演员,要培养一位也是演员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同伴关系网络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探讨了美国三所学校6~12年级学生的校内同伴网络的结构特征。要求被试提名其在校内的最好朋友以及至多9个一般朋友。将被试与所提名朋友的选择相匹配,以评价其相互关系,并据此确定出不同的朋友团体。研究考察了被试在朋友提名、好朋友、朋友团体及社会群体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以及同伴网络的重叠程度和等级组织。结果表明:(1)同伴关系网络结构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与同伴网络的联系比男孩更紧密;(2)随着年级的增长,同伴网络的排外性有所增强;(3)最好朋友基本上来自被试所在的朋友团体;(4)被试提名的朋友中有些不属于其朋友团体,被试也不把朋友团体中的每个人都列为朋友。  相似文献   
4.
谦卑跟从主     
李晶 《天风》1997,(10):28-28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基督徒最大 的试探,不是物质的享受,乃是虚荣和名 誉。不错,话说到人的骨子里。曾几何时, 世俗的我,稀里糊涂地卷进了你争我夺 的名利之中;无助的我,被人败下阵来, 备感心灰意冷,着实恨那不公平的“关系 网”。过后,再细读圣经,才觉自己应谦卑 顺服舍弃这一切,为主而活,才能得享主 所应许的平安。  相似文献   
5.
以1117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家庭创新环境的特点及其对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家庭创新环境体现在家庭情感氛围、父母创造性行为、父母教育理念和自主准予,可分为抑制型(17.3%)、一般型(41.9%)和创新型(40.8%),创新型在日常创造性行为上得分显著高于抑制型;(2)家庭创新环境与创造性人格、日常创造性行为以及同伴提名得分相关显著;(3)创造性人格在家庭创新环境和同伴提名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家庭创新环境和日常创造性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心理特征测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全全  陈秋燕 《心理科学》2002,25(6):680-682,659
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和福建省16所中学的464名被试的调查和测量,构建了初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心理特征量表并进行了验证型和诊断型的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行为、认知、情绪和言语是测量攻击行为的心理特征的良好指标;(3)同学提名法与教师评价法具有较高的鉴别力;(4)问卷自评的鉴别力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达  王歆睿  傅丽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8,31(1):79-82,78
本实验采用外显的提名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考察了初中生利他行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发现,个体的利他行为表现出自动化特征;内隐利他倾向和外显利他行为之间不存在相关;内隐利他倾向不存在性别差异.结合相关理论,本研究认为,利他行为具有内隐性或无意识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从2004年到2008年对三个自然班幼儿(71名)群体水平的同伴关系分别在三个时间点开始从小班到大班的追踪,考察学前期幼儿同伴关系连续变量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幼儿同伴接纳、同伴拒绝、社会偏好和社会影响的稳定性受年龄和时间间隔的影响,在中班与大班之间均存在中等相关,而社会偏好和同伴接纳在小班与中班也存在中等相关,社会偏好在小班与大班也存在中等相关;(2)幼儿社会偏好发展模式经聚类分析为4组:一般偏好稳定组、高偏好稳定组、一般到高偏好变化组和低偏好变化组,64.79%的幼儿社会偏好发展保持稳定;(3)幼儿从小班起,女孩比男孩一直更少受到同伴拒绝,更多受到同伴偏爱。总体而言,学前期幼儿同伴关系发展具有中等稳定性,中班是稳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友谊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宗奎  万晶晶 《心理科学》2005,28(3):573-575,572
本研究运用社会测量提名法、友谊质量问卷、社会行为同伴提名法考察了586名初一至初三儿童的友谊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男女初中生中,不论外部攻击还是关系攻击,一对友伴表现出的攻击行为越多,其同伴接纳程度越低。结果表明,同伴群体可能支持符合性别规范的攻击行为,反对不符合性别规范的攻击行为。友谊受欢迎程度这一外部指标比友谊质量等内部指标对攻击行为的预测更为稳定和可靠。  相似文献   
10.
幼儿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某幼儿园大班58名幼儿为被试,采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测查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并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幼儿的被接纳和被关注程度.通过对五种同伴关系类型的幼儿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上的差异研究,考察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欢迎型幼儿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上的表现显著高于被拒绝、被忽视和矛盾型幼儿;幼儿受同伴接纳程度与其情绪理解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被同伴关注程度相关不显著;同伴接纳程度对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