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欺骗判断与欺骗行为中自我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欺骗判断与欺骗行为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 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增强人际间的信任和团队的长远利益。采用行为学实验从两种视角下考察自我控制对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材料评定的方法考察了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能力状况对欺骗判断的影响, 结果发现对比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人, 被试更倾向于认为低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更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产生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实验2采用颜色Stroop任务考察了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资源衰竭状况对欺骗判断的影响, 结果发现当识别他人自我控制资源衰竭时, 在评价他人为自己利益去欺骗、为他人利益去欺骗以及在特定情境中欺骗倾向上, 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主效应或交互作用。实验3采用视觉−感知任务来考察不同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对比高自我控制组, 低自我控制组有更多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实验4采用颜色Stroop任务和视觉−感知任务来考察自我控制资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对比控制组, 自我控制资源衰竭组有更多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在进行欺骗判断时, 相比自我控制资源状况, 个体会优先识别他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水平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欺骗动机或欺骗倾向。在欺骗行为中, 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 能够更好地抑制自私动机, 更多的考虑长远利益, 出于自身利益去欺骗的可能性会更小; 自我控制资源充足的个体, 更有可能会经得住诱惑, 自私自利的欺骗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会更小。  相似文献   
2.
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会对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尤其突出。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从内外两方面对影响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了解到认知老化所带来的抑制能力的衰退以及短时记忆缺陷是造成其年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拓展对认知老化的机制和抑制控制能力的认识。另外,可以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等脑成像技术揭示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加工机制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
威胁自己     
威胁自己,是一道严肃的人生课题,也是一种自律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红姣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04,27(6):1477-1482
本研究的目的是编制一套“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并运用问卷调查了上海地区的885名预初至高二的学生,对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特点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港山情绪自控、行为白控和思维自控三个维度组成;(2)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3)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成正态分市;(4)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在年级及性别上的差异非常显着;(5)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还不稳定,处于波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控制能力终生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德国心理学家Jutta Heckhausen和Richard Schulz的控制能力终生发展论。该理论的基础是:将控制能力看作由初级控制(Primary Control)、次级控制(Secondary Control)构成的双进程结构;并且根据3个维度(初级-次级,功能-功能失调,真实-虚幻)把与控制力有关的行为进行分类;控制能力的发展是初级、次级控制不断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控者无欢     
一位在感情上极度失意者感叹:"一个人一生之中的悲欢离合,如果能由心控制,那就好了。"听到他这样说的人,自然都认为他在异想天开,绝无可能。若是真可以由心控制的话,那么任何人都会只选择一个"欢",其余一切皆可不论。离、合只不过是一种现象,并不重要,离可以欢,也可以悲;合可以欢,也可以悲,所以重要的只是欢。但如果一个人的一  相似文献   
7.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邓赐平  刘金花 《心理科学》1998,21(3):270-271
1引言自我控制发展的研究主要见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及儿童道德行为发展两个研究领域。国内外许多研究对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及其在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形成中的作用进行过深入探讨;在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中,自我控制则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指标来看待。但针对儿童控制能力训练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试图在自我控制模型基础上为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教育提供对策。2儿童自我控制的社会认知一行为模型2.1自我控制及其主要表现一般认为,自我调节似乎更多地涉及行为表现,而自我控制则是自我调节的内在基础,但它们常被作为等位概念使用…  相似文献   
8.
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本文通过论述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的特点以及影响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的因素,探索了如何教育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会对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尤其突出。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从内外两方面对影响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了解到认知老化所带来的抑制能力的衰退以及短时记忆缺陷是造成其年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拓展对认知老化的机制和抑制控制能力的认识。另外,可以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等脑成像技术揭示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加工机制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生命在呼唤     
高欣 《天风》2004,(4):52-52
我很难会忘记,在2004年2月23日的早晨,我家那只可爱的“大花猫咪”一瞬间被歹人偷走了……伤心恍惚之余,自责自己由于一时的疏忽不慎,以致送掉了那小生命的一条性命。 如果我不在那个不该开门的时候开了一条门缝,“猫咪”就不会直窜而出,走上不归路…… 如果我当时紧跟着走出一步,“猫咪”也就不会落入歹人所设的圈套,而落入歹人之手…… 如果我听到它最后的一声哀叫,马上寻迹追踪而出,也可能及时挽回“猫咪”的无辜性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