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9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成为实现课程改革需求、达成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探究离不开问题,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因此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预设问题的情境,可以有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探究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探究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被写入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之中。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改变教学方式,必须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探究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进行探究学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物理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物理课程的特殊性也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其它课程所不能具有的优越平台。目前对探究教学有哪些特征、在物理教学中应当怎样展开探究教学,人各有异,对探究教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本人只能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四周世界和现实生活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创造思维。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物实验活动、探究活动和课外活动较多,需要学生有较高的亲自动手实践和综合素质的能力,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策应素质教育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形成主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对“信息技术”与“探究式教学”进行审视,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学平台与教学理念有效整合,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为依托,积极探索如何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可行途径,从而迭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又增强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教学效果。因此,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灌输式学习方法,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利用互帮互助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班级里弱势群体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改变了以往这些学生一上课就想睡大觉或人在心不在的现象。同时,也使课堂教学达到一种高效课堂,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为学生不赋予社会的期望提供了必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阻碍探究式学习有效开展的问题,基于问题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并以此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践探索。希望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并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实施科学探究,要注意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教学的环境,探究教学的安排要由易到难,探究教学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针对学生而言,也促使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通常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被教育界广泛关注。在艺术设计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及从事教师职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校艺术设计课程中,围绕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进行教学研究,自主探究学习教学实验结束之时,取得了初步成效。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目标、师生角色定位、开展方法、教学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论,同时也关注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为下一轮的实验及教学提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