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405名被试施测梅耶-沙洛维-库索情绪智力测验(MSCEIT V2.0),对其信度、内相关、结构效度等测量指标进行考察揭示:MSCEIT V2.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偏低,缺乏同类研究的稳定性;评分标准需要统一,部分分量表存在测量同类潜变量现象,影响了测量因素的独立性,但结构效度相对稳定.在现阶段,可将MSCEIT V2.0视为研究工具,暂不宜投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神经系统一种致死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脐血干细胞移植为其生存带来了希望。详细论述了脐血、干细胞与伦理学,肌萎缩侧索硬化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中体现生命伦理学的核心精神。面对脆弱的生命,医务人员、伦理学者和管理部门应该如何为此类疾病患者生命和健康作出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神经系统一种致死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脐血干细胞移植为其生存带来了希望.详细论述了脐血、干细胞与伦理学,肌萎缩侧索硬化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中体现生命伦理学的核心精神.面对脆弱的生命,医务人员、伦理学者和管理部门应该如何为此类疾病患者生命和健康作出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儿童青少年返回抑制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返回抑制线索——靶子模式,比较了单线索和双线索条件下儿童返回抑制的发展变化。选取了4组被试,6岁、9岁、12岁和17岁各20名。结果显示:(1)儿童返回抑制在单线索条件下出现的晚,而在双线索条件下出现的早;(2)返回抑制出现的时间进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年龄对返回抑制有重要影响;(3)儿童返回抑制发展的关键期可能是在12岁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禅籍中“拴索”一词作为“高僧骸骨”的代称这一用法作了考察,揭示出这一词义与禅宗对傀儡戏的宗教认识相关,同时与佛经中关于佛祖、菩萨、高僧的锁骨形象的描写相关。“拴索”本指傀儡戏中连络木偶肢体的木钉和绳索,其为高僧骸骨的代称源自两个层次的比喻:一是形象层次上,木偶的支体钩连与锁骨菩萨的骨节钩连具有相似性,因此“拴索”便可用来描写高僧连络如蔓的锁骨。二是本质层次上,禅佛教常用傀儡戏的虚假性质来揭示人生虚妄的本质,因此木偶外表下露出的拴索便可借以描写“皮肤落尽”后的真实枯骨。  相似文献   
6.
采用线索提示和视听Oddball结合的实验设计, 通过四个实验探讨了外周视线索下视觉工作记忆负载对听觉偏差干扰效应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操作外周视线索有效性为50%的条件下, 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的增加使得原本抑制无关声音的过程失败, 因此出现了显著的听觉偏差干扰效应; (2)操作外周视线索有效性为80%的条件下, 发现有策略性的注意定向消耗了注意资源, 无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的情况下同样出现听觉偏差干扰, 并且随着工作记忆负载增加偏差干扰效应增强。研究说明视觉工作记忆负载对听觉偏差干扰的调控是有条件性的, 当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无关刺激与目标的加工过程存在重叠时, 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的增加使得听觉偏差干扰效应增强而不是减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05名被试施测梅耶一沙洛维一库索情绪智力测验(MSCEITV2.0),对其信度、内相关、结构效度等测量指标进行考察揭示:MSCEITV2.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偏低,缺乏同类研究的稳定性;评分标准需要统一,部分分量表存在测量同类潜变量现象,影响了测量因素的独立性,但结构效度相对稳定。在现阶段,可将MSCEITV2.0视为研究工具,暂不宜投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FOK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art提出的RJR(回忆-FOK判断-再认)研究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FOK产生机制的两种假说--线索熟悉性假说和靶项目提取可能性假说进行验证.实验一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即通过中、英文词对不同组合形成四种材料类型(中-中、英-中、中-英、英-英);实验二采用二因素被试内设计,即控制实验材料和呈现方式两个变量(2×2).结果表明,被试所做的FOK判断既不完全取决于线索熟悉.也不完全取决于靶项目的可提取性,而是取决于线索与靶子之间的联结强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任务转换范式考察144名数学优差生任务转换中的准备效应.结果发现:延长反应-线索间距和线索-目标间距都减小了转换代价,表明任务定势惯性和任务定势重组都起作用;学优生监控当前目标的同时选择任务表征的能力,以及激活新任务定势的同时抑制先前任务定势的能力都比学差生强;反应定势选择和反应定势转换能力从8岁到18岁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不空罥索密法是公元6、7世纪兴起于南印度的佛教秘密行法,它是以《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为经典依据,以不空罥索观自在菩萨为本尊,通过真言、密印、曼拏罗、像法、护摩、瑜伽观行等不同行法的修习,获得种种成就的修习法门。本文指出,从其称名来看,不空罥索密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教中的湿婆悉昙多教派的影响,其中的药法展转借鉴中国道教的长生术,尤其是炼丹术,发展出具有中、印两种宗教文化底蕴的秘密行法。此种密法对研究南印度佛教史,研究佛教与湿婆教之关系以及中印宗教文化交流,都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