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志华 《天风》2014,(5):37-37
<正>一次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对于这段基督徒耳熟能详的对话,更多的困难并不是在意义的理解上,而是在现实的执行上。有人一面唱着"人非圣贤,孰能无罪"的美德之歌,一面却又燃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复仇之火。有时候,基督徒也难免落入这种矛盾的痛苦之中。耶稣对彼得的回答实在值得我们思考。一、饶恕的量与质  相似文献   
2.
3.
“沙里亚”辨析——伊斯兰教法学精神浅释从恩霖“沙里亚”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是“通向水泉之路”,含“常道”、“出路”、“方法”、“途径”等意。伊斯兰教法学家赋予该词“伊斯兰教法”之新意,是对“沙里亚”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沙里亚”一词正式出现在《古兰经...  相似文献   
4.
救世主的观念是一切系统的人为宗教所具有的基本思想 ,早在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希伯莱的犹太教、印度的佛教中都有所表现。希伯莱民族在长期的苦难历程中萌发了救世主———弥赛亚的观念和说法。基督教直接承继了犹太教弥赛亚的思想 ,直接指出耶稣基督即是全人类的弥赛亚 ,更加强调了人类宗教精神拯救的效用 ,使得弥赛亚成为基督宗教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5.
圣保禄宗徒,是十二宗徒中唯一能够与圣伯多禄宗徒相提并论的最伟大的外邦入的宗徒。他原先是犹太教信徒,曾经参与对基督徒的迫害,但主耶稣却拣选了他,通过阿纳尼雅之手使之双目复明。此后,他痛改前非,皈依天主教,全身心投入福传工作,先后三次长途跋涉,历尽干辛万苦,辗转于小亚细亚和欧洲一带传扬福音。公元67年,他在罗马为主致命。  相似文献   
6.
玛门 阿们     
单信 《天风》1994,(1):42-42
初信的信徒对我们日常灵性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词句感到不解或似懂非懂,比如:“交通”、“团契”、“阿们”、“事工”等等。本期起我们设“信仰词汇”专题,将约请同工撰写,陆续刊登。  相似文献   
7.
安息日     
《中国天主教》2008,(2):25-26
安息日是犹太人必守的节日,也是犹太教奉为当守的法规,让我们来探究它的来源和意义。安息日名称的意思 它源自希伯来文,意思是“休息”、“停止”、“止息”;是犹太人的宗教节日,他们每隔六天后的一日即第七日为当庆之日。它的计算是第六日的傍晚(日落)起计至第七日的傍晚为止是为一整日,在这一天之内无论是以色列各阶层的人,外侨或旅客,奴仆或主人,而从事恭敬天主的敬礼,甚至牲畜都应停止所有的工作;以色列人的新年(阴历七月初一)、赎罪节(阴历七月初十)、帐棚节(阴历七月十五)和逾越节(正月十五日)都应守为安息日,停止一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拉比尔·萨尼 第一讲赞美安拉,他把拜功作为其男女穆民众仆必遵的天命,并使之成为正教之柱,善功之本。  相似文献   
9.
该著主要收录了伊斯兰哲学家阿尔法拉比一些篇幅相对较小的逻辑学著作,主要内容是其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精深细致的解读。阿尔法拉比被他的同胞称为“第二导师”,而“第一导师”在阿拉伯人那里就是亚里士多德。作者对亚里士多德的解读看似漫无边际,但在枯燥和繁琐论证中所关联与指引到的核心思想对理解他的注疏及目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精忠 《世界宗教研究》2011,(2):127-137,194
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建构深受犹太教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的影响。后者近代从被动的律法主义向积极的信仰主义倾向创新与转换意义重大。通过脱胎于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之上的"我—你"对话哲学,布伯的宗教存在主义哲学不仅从信仰向度上实现了对传统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超越,同时也在对人之"生活世界"的强调中,实现了积极行动意义上的宗教普世主义关怀。与此同时,这一哲学建构本身的内在理路亦体现了现代犹太思想哲学化重构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