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庭经》是道教的一部养生修炼要书。正如陈撄宁先生所说:“(《黄庭经》)尤属丹家之要旨,为玄门之总持矣。”(《黄庭经讲义》)然经文多用术语,辞意隐约,不易把握,笔者水平所限,现只能对《黄庭经》作一浅析,不妥之处,望时贤正之。一、《黄庭经》的作者及其成书的年代《黄庭经》不著作者姓氏,也不著年代。世传由晋魏夫人(魏华存)流传下来,一般认为,它最早成书于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2.
围棋作为一项古老的智力运动,蕴涵着阴阳哲学、象数系统、平等观念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更积极参与围棋活动,孕育出独特的围棋文化特质。一、道家棋缘在道教形成之前,秦汉的道家学派已开始涉猎围棋。而道教围棋文化正式诞生的时期当在两晋之际。此时王质观棋柯烂的仙弈故事已悄然传世,并被后世道士和好道者大力宣扬。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谦称"不知棋局上有几道",亦从侧面说明了道门中围棋活动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抱朴子内篇》(下文简称为《内篇》)①是晋代葛洪(公元283—363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金丹派的养生著作之一,而且还是道教养生大全。由于早期道教的养生著作大多亡佚,而《内篇》中却包含有丰富的养生思想,因此,对《内篇》中的养生智慧进行认真地发掘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一、养生理论基础(一)养生本体论《内篇》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长生久视的思想。它认为“玄”或“气”是宇宙的本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玄”或“气”产生的。它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P1)“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  相似文献   
4.
李冀 《宗教学研究》2017,(1):111-119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第一部劝善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学界在其文本来源、成书时间等问题上尚存分歧。本文以《太上感应篇》文字为依据,探讨其与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道经之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感应篇》文本的编纂以《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魏晋道书为底本,沿用了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语句,摘用了《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的部分文字,抄袭了《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感应篇》编纂者应是收集、整理《万寿道藏》的道士或官员,该篇成于政和六年(1116)十月至政和八年(1118)十月之间。  相似文献   
5.
王玄览道教重玄美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教美学思想的范畴里,“道”(有时又称为“玄”“一”)是其本体论的核心判断。“道”是一切美的根源与归宿,是修道之人获得宗教化审美体验的源泉。早期道教著名学者葛洪在其所著《抱朴子》中开宗明义地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妙昧乎其深也,故能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能妙焉。”妙者,美也;玄即妙即玄即美。在道教哲学里,如何说明作为世界本原的“道”即是内在于万事万物中的本体之“道”,一直是一大难题。这个问题在美学上同样不能避免。作为美的本原的道与作为美的本体之道如何即二即一,即沟通美的本原与美的本体,使作为最…  相似文献   
6.
魏小巍 《现代哲学》2011,(1):110-113
在现代学术研究中,道教长生久视的修行理想往往被视为一种世俗功利,神仙信仰因之被当作盲目崇拜为研究者所不屑。然而,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宗教现象学考察,我们发现:神仙信仰的确立并非缘于修习者对理性论证的信服,而是缘于为"我命在我"的自由理想所感召,并通过修行实践逐步实现对神仙学说的切身体证。因此,长生追求的本质并非功利,而在于摆脱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束缚,不把解脱的幻想寄托于来世或他人的救赎,而是着眼于此世和当下的努力。这才是道教信仰的真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明末高僧憨山德清的《庄子内篇注》是佛道二教的视界融合。他对《庄子》的看法主要体现在《观老庄影响论》一文中,而对庄子思想精髓的把握则主要体现在对内七篇的详尽注解中。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的《内篇注》自有其独特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老庄道家是道教的理论来源之一,道教学者葛洪总体上对老庄持维护态度,但也在生命观和政治观上对老庄提出了批评。通过认真辨析《抱朴子》中"道家"和"黄老"的内涵,以及葛洪对老庄道家的态度,可以看到葛洪的道教仙学既批判地继承了黄老之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黄老之学,这是葛洪道教仙学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9.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中的一篇,顾名思义,<养生主>讨论的是养生问题.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内传》中所呈现的服食与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内传>一书,<隋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内传>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唐书·艺文志·道家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均不著撰人姓名.今所见者,约有二种版本,其一为文渊阁<四库全书>刊本,其一为<正统道藏>刊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