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章华明 《天风》2011,(6):28-31
沪江大学存世46年(1906-1952),前后计有三任美籍校长,四任华人校长。其中,末任美籍校长为魏馥兰,第一任华人校长,也就是魏馥兰的继任者、沪江第四任校长为刘湛恩。1938年4月,基督徒刘湛恩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被汉奸杀害,国民政府明令国葬。葬礼当天,盛况空前。从那时起,刘湛恩成了沪江人心中永远的痛,成了沪江人的精神象征和一面团结的旗帜。  相似文献   
3.
家振 《佛教文化》1995,(4):12-12
本期“中心插页”上赵朴老手书的文章,是沈钧儒老先生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在江苏高等看守分所第二号室写的。当天,沈老与李公朴先生探讨“主张坚决,态度和平”的含义后,应公朴先生邀,写了以上八个字的条幅,并作此文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何培进 《天风》2005,(8):13-13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后,随着日寇大举进攻,上海、南京的相继沦陷,日机时常空袭九江,九江市的基督徒,遵守“爱人如己”的圣训,本着爱国爱人的精神纷纷救助患难的同胞。一、收容难民,免遭日寇屠杀1938年,日寇进逼九江市,长江马当失守,日舰长驱直入,炮轰市区锁江楼宝塔,三里街,当时火光冲天,百姓纷纷寻找避难所。这时,九江市基督教所属生命活水医院、但福德妇幼保健院、诺立书院、同文中学、儒励女中(两校均已内迁)在斐敬思、柏筠、孙美壁、林爱德、汤韵等人主持下,纷纷向难民开放。再加上天主堂及其医院,几乎全挤满九江市避难的人。这一收容,避开了九江沦陷后,日军大肆烧、杀、奸、抢的三天大屠杀。同时,医院还医治那些妇女、儿童。在诺立书院等学校的,由信徒捐款、煮粥、炒菜给同胞吃,买草给他们睡,买药为他们治病。  相似文献   
5.
余继堂 《天风》2005,(8):12-13
在中国基督徒和中国人民共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使我们想起丁主教在1995年在中国宗教界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疯狂残杀。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惨绝人寰的伤害,全国军民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战,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实实在在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因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