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渔《闲情偶寄》之种植部所写乃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关于植物学的科学文章。在整个《闲情偶寄》中,他把李、杏等等自然物作为艺术对象来看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借物抒情,或是托物起兴。  相似文献   
2.
王梵志诗不以抒情取胜,而以说理见长,凸显出对文人诗表达方式的分道扬镳.它把说理表达方式引入诗歌,使诗歌带有剀切训导倾向,但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借助一定方法,使之含有能启发人们思维、联想和想象的理趣,主要采用比喻、对比、类比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南宋词坛上,"姜派"、"辛派"双峰并峙,且各有其成就.词学界对辛派词人有较为透彻的研究,而对姜派词人则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姜派词人的特异性缺乏充分的论述.辛派词人尚豪雄,在艺术表现上显得粗豪和过于直率袒露,而姜派词人重视化用诗意,以意驭词,与辛派词人相比,可以起到补救和调合作用;周派词人在创作时以景语为主,以情思驭景,很少叙事,突出了质实的特点,而姜派词人以抒情为主追求"清空"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人类要生存,就要认识世界。认识有对有错。为了获得正确的知识,人类逐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认识的方法,用能够获得正确知识的方法去获得知识,这就是科学。无论在古希腊文还是现在的英文中,“科学”这个词同时也指称“知识”。我国近代使用“科学”之始,不过是指那些分门别类的、被认为是正确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关于自然的,也有关于社会和语言、文学的等等。文学艺术言志抒情,本身不是知识;但是要了解古往今来言志抒情的状况,获得写事状物的技巧,评价作品的优劣得失,这就是进入了知识的领域,进入了科学之门。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于孔子本人提出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的“识鸟”作了阐述 ,又对孔子的“观鸟”和“仁性待鸟”作了诠释。文章最后又揭示出了孔子“借物 (观鸟 )明理”的这种独特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郭昭第教授《中国抒情美学论要》立足非二非不二思维基础,围绕中国文学抒情之创作、文本和阅读传统,系统阐述和彰显了中国文学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阐释与反阐释平等不二的智慧美学精神,从艺术视域尤其是抒情视域建构了中国智慧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贺“鬼诗”有独特的抒情视角,即“鬼眼看鬼”.“人眼”看鬼,人觉可怖;“鬼眼”看鬼,鬼显可亲.在李贺的“鬼诗”中,人有死气,鬼有活气;人为客,鬼为主;人觉寒,鬼觉暖;人有恨,鬼有情,死神在李贺笔下变得可爱可亲.李贺的“鬼眼看鬼”与他的悲惨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苟活的现实世界根本不属于他,只有在诗中的“鬼世界”才能为绝望的心灵找到一个温暖的家.而这,正是李贺诗心之隐秘处.  相似文献   
8.
从听觉的角度来看,声乐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歌者在歌唱时要充分地考虑到以上因素,发挥自身音色的特点选择曲目,细致了解作品的节奏与和声特色,适当安排作品的速度和力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演唱者自身的演唱能力,深度挖掘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空前火爆的当今中国歌坛,作为美声唱法女高音的殷秀梅近三十年来一直为我国广大听众所钟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同时也一定蕴含着她超常的歌唱智慧.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不断提炼并吸取其歌唱艺术精华,不仅对建立中国美声学派,弘扬民族声乐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将对丰富当代我国各族人民的音乐文化生活,传播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艺术新探索,习惯称前卫或先锋艺术,其主要是针对学院派艺术而言的。其中一些,取具象形态,如野兽、表现、立体、未来、象征、超现实、超级写实等主义;另一些,取抽象形态,如几何抽象、抒情抽象、光效应等艺术。当然,还有一些非此非彼,殊难归类。就具象绘画与抽象绘画来说,追溯它们在这段时间的演变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具象绘画与抽象绘画并非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由此及彼,交替更迭,呈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