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先秦文献里,敬时常被纳入德的范畴。但追溯敬的观念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敬在本质上具有很鲜明的情感因素。徐复观先生曾分析指出:周人开始意识到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在秉持这种自觉、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自然地便产生了忧患意识;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右阳明学者邹守益为个案,用现象学的描述方法,呈现其以戒惧工夫致良知的阶次和历程:早年戒惧于形下念虑,嘉靖七年以后戒惧于形上心体,由最初的理欲交战到克治私欲为主的负面工夫,再转为心体做得主宰的正面工夫,进而在心性隐微处更深入地反省,终于在嘉靖三十年默识心体,为其戒惧工夫及境界的突破性提升。这一过程,呈现了心性的自我修养由形下经验意识向良知心体之境不断深化、拓展、飞跃的历程,不仅提供了致良知渐修工夫形态的又一例证,而且在阳明后学的工夫进路中具有典型性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