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卫林 《天风》1996,(9):10-10
我县1988年8月和1990年12月先后成立了福贡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这几年来,县“两会”根据我县信徒多,教牧少,部分地区由于对教规教义理解偏差而出现了异端、教会内部不团结等状况,县“两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我县教会活动逐年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边疆稳定、社会安宁、民族团结方面尽了教会组织应尽的义务,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自身建设,发展教牧队伍 我县近几年来信仰基督教的群众日益增多,从1988年的9215户,43041人。  相似文献   
2.
滑坡效应是指个体的不道德程度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剧的倾向, 即不道德行为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它广泛存在于个体自身层面以及人际互动过程中, 会影响个体正常社会交往, 甚至阻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滑坡效应的研究方式包括实验者操纵法和自发性欺骗法, 心理机制包括道德推脱、内隐偏差、自我非人化等, 对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提升预防定向动机和塑造积极的描述性社会规范。未来研究可从心理过程和生理机制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滑坡效应的适用范围、神经干预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理性—经验思维方式量表对10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选出高、低理性思维方式各35名大学生进行实验,探讨了逻辑训练对不同理性思维方式大学生三段论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理性思维方式个体三段论推理的平均反应时快于低理性思维方式个体;非冲突类型题目推理的平均正确率高于冲突类型题目;逻辑训练可以提高个体三段论推理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率;(2)逻辑训练后非冲突任务类型题目的平均正确率高于冲突任务类型题目;(3)逻辑训练对低理性思维方式个体冲突任务类型题目平均正确率的提高效果更明显。这意味着逻辑训练可以显著提升个体的推理成绩,但不能完全消除信念偏差对推理的影响,而且逻辑训练对低理性思维方式个体推理成绩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查情绪Stroop效应的产生机制是威胁驱动还是反应偏差,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用一般负性情绪词语和中性词语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二用威胁性的情绪图片和中性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每个实验均要求一组被试做按键反应,另一组被试做摇杆反应.结果发现,当实验材料为词语时,未出现情绪Stroop效应;当实验材料为威胁性图片时,无论是趋向性反应方式还是回避性反应方式,都出现了情绪Stroop效应.本研究结果支持威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自我中心性偏差是社交失败的重要原因, 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以往研究存在抑制性选择模型与流利性错误归因两种理论观点:前者认为对自身观点的抑制失败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 后者则认为错误地选择自身更为流畅的信息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为整合上述争论, 提出抑制-归因协同作用模型, 认为抑制和归因两种加工或可共同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未来研究应借助精巧的研究范式和特殊被试群体, 进一步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归纳中文里可以用于测量解释偏差的多义词,并使用多义词造句任务,在广泛性焦虑症状人群中评估其测量有效性。经过对多义词负性与非负性含义常用程度的评分以及多义词造句任务项目区分度、信度、效度和目的隐蔽性的检验,筛选出两含义常用程度大致相同且对焦虑较为敏感的34个题目构成多义词造句任务,该任务信度良好,可以有效测得高低广泛性焦虑和状态焦虑人群中解释偏差的显著差异,且与同类的乱句重排任务相比,能猜出与猜对实验目的的被试显著更少。因此,中文多义词造句任务信效度良好,具有便捷、隐蔽的优势,可以用于解释偏差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对听视跨通道不同工作记忆负载下偏差干扰效应的加工机制进行研究。当视觉线索50%时,比较有无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偏差干扰效应,分析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诱发的差异波,结果发现:(1)存在工作记忆负载和偏差干扰效应;(2)有无工作记忆负载下差异波均出现明显的N1/MMN成分、NP3和RON成分;(3)差异波中N1/MMN成分的平均波幅和潜伏期均没有差异,NP3成分的平均波幅下降;RON成分在平均波幅上没有差异,潜伏期上有工作记忆负载下显著小于无工作记忆负载。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负载对偏差干扰调控过程的神经机制并不会因为无关信息与相关信息间冲突竞争增强而改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严重程度对公众地方政府责任判断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728名社会公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公众地方政府有意性判断和公众地方政府可控归因中介了政策执行偏差严重程度与公众地方政府责任判断之间的关系。(2)政策执行偏差严重程度还通过公众地方政府有意性判断→公众地方政府可控归因的中介链作用于公众地方政府道德责任判断。并对研究的实践启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耿晓伟  张峰 《心理科学》2015,(5):1201-1206
为了考察情感预测影响偏差中聚焦错觉和适应忽视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先让大学生被试对考研(实验1a)、骨折手术(实验1b)、搬到新校区(实验2)进行情感预测,然后将其与情感体验进行比较,并比较了去焦点化训练、适应训练和控制组对影响偏差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去焦点化训练显著地降低了情感预测的影响偏差,而适应训练和控制组则没有显著降低影响偏差。因此,本研究认为,当情境线索清楚的时候,聚焦错觉是导致情感预测影响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生活充满抉择,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人们常需寻求他人建议,抑或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诸多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向他人建议,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动因之一在于考察何种条件下的决策更优或更“理性”.以往研究表明,自我决策或他人决策(向他人建议或代他人决策)均有可能更易违背理性决策原则,隐含着他人决策优于自我决策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传统智慧有一定的边界条件.研究者一般从认知(建构水平理论)、情绪(类型和卷入度),以及动机(调节聚焦理论)三种视角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进行解释.本文作者提出基于理由的决策(reason-based account)假设来解释自我-他人决策在理性程度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从决策过程及脑机制上深入考察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