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方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刘明 《心理科学》1998,21(3):281-282
1引言当代关于成就动机的认知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十分活跃,归因理论是其中颇具影响的一个。继Weiner从原因源、稳定性和控制性三个维度对行为归因特征及其特定心理学意义进行研究之后,许多学者对成就背景中的成败归因进行了广泛研究与探索。我国一些研究者对中小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及归因方式的训练进行过不少探索,但是研究基本局限于学业成败范围内。本研究试图从学生的学业及人际两方面来探讨学生的认知归因特点,并考察它们与学生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素质教育实践有所启发。2研究方法2.1被试:来自上海市两所普通高中高二学…  相似文献   
2.
丁桂凤 《心理科学》2005,28(5):1077-1081
通过问卷研究法,研究了影响企业员工自我调节学习的个体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自我效能、成就动机、成败归因、目标定向、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特征。先通过对6家企业的208名被试的研究,确立了研究所使用的相关问卷的项目和信度、效度。然后再通过对11家企业所搜集的60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位的性质、行业、地域及员工的年龄、工龄、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效能、对员工的自我调节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韩仁生 《心理学报》1996,29(2):140-147
从小三、初二、高二随机选择有效被试410名,探讨了中小学生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的特点。结果发现:(1)中小学生对考试成败原因有不同的认知,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失败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情境,且极显著地认为失败的结果能改变。(3)成功后学生主要产生了感激、自豪与欣慰,失败后主要产生了内疚;成功后的情感反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看似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呢?  相似文献   
5.
内隐自尊的稳定性--成败操纵对内隐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蔡华俭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3,26(3):461-464
本研究以瑞文智力测验为成败操纵基本任务,对成败操纵前后、接受成功反馈和失败反馈的个体在内隐联想测验中的反应及其内隐自尊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是接受成功反馈还是失败反馈,成败操纵后,被试的反应速度都显著地快于操纵前;(2)不论是接受成功反馈还是失败反馈,成败操纵后,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都显著地低于操纵前。内隐自尊易受即时的关于自我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当个体兴奋水平、情绪唤醒水平较高,动机较为强烈时,内隐自尊作用将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分别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建立了因果关系模型。两模型区别在于:(1)学业成绩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大于对高中生的;(2)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受内部控制、非学业自我概念受未知方控制直接影响。研究还表明:(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显著高于高中生的;(2)学业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高低一致;(3)内部控制源与有势力的他人控制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杨英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70-170
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归因训练的具体手段。探索在田径技术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对学生的成败归因的影响、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归因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的提升,具有推动挖掘学生潜力的作用;学生积极归因,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8.
吴静珊  王娜 《心理科学》2017,40(5):1222-1227
在陌生人和熟人两种社会距离下,让被试对同、异性成败行为进行归因,考查性别归因偏差现象(对异性美化、对同性贬损的归因)在社会距离上的变化。结果发现:(1)对于成功行为:被试对陌生异性做出的美化归因(能力-运气)显著高于陌生同性,出现性别归因偏差;被试对同、异性好友做出的美化归因差异不显著。(2)对于失败行为:被试对陌生同、异性做出的美化归因(运气-能力)差异不显著;被试对异性好友做出的美化归因显著高于同性,出现性别归因偏差。结论:性别归因偏差,在远社会距离他人表现成功时出现,表现失败时消失;在近社会距离他人表现成功时消失,表现失败时出现。结合相关研究和进化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喻老》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小事不注意往往会酿成大祸。生活中有些悲剧就是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引起的,在科学研究中,这种因小失大的事也触目皆是。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原因,经科学家认真分析,就是“细节”出了问题。原来航天飞机穿越大气层时,距地面60公里左右,温度最高,在机头,温度高达1000-3000℃,整个机身变成一个炽热的火球,因而要安全着陆,就得穿“避火衣”——在机身上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交往成败结果的归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井维华  韩仁生 《心理科学》2003,26(3):457-460
从小三、初二、高二随机选择有效被试406名,探讨了中小学生对交往成败结果的归因和期望特点。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对交往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成败结果差异显著;成功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失败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