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庄子哲学是目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牟宗三对康德哲学中自我问题的理解和现象学的意义生成理论分析庄子的自我问题,认为庄子哲学中的"我"有三个意义,即真我、现象我和逻辑我;"成心"不仅可以统摄"我"的三个意义,而且是现象世界或者说我的意义世界的生成论根源;"坐忘"是与意义世界的生成顺序相反的认识真我、回到真我的方法和过程,即庄子的"达道之方".  相似文献   
2.
“撄宁”乃是《庄子·大宗师》中提出的一种境界理念,用以形容得道者不为外在纷仍所扰而能保持内在之定静心。庄子撄宁观以卮言的叙事喻显了这样的至理,即以宇宙的想象力观待万物,以虚阔之境界心映照死生,则一切纷扰都将因洞明玄览而无挠吾心。“心”有定持、主宰、正定功能,能够以其境界形态超越外物撄扰。作为心-物关系的境界化表达,庄子撄宁观的实质是要人通过“心-物”→“道-物”→“心-道”→“心-物”的认知序列实现自身的境界性升华,而至于撄宁境界之实现,则不可避免地需做知止、外物及去成心的工夫努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