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生物医疗观对慢性疼痛患者的诊疗作用较差。慢性疼痛常因为心理应激、个性、行为和疾病状况而复杂化,增加了患者诊疗的难度。患者常因情感症状、生活压力,而失去信心,陷入无助地痛苦选择冲突中。应用一种系统的跨学科方法重建和保持医生的共情和患者的积极心理,采用疾病状态、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四种心身整合观点,综合评估抑郁和慢性疼痛患者。设计综合诊疗方案评定的痛苦作用,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认识到这四个观点彼此不同,相互补充,全面阐释影响患者痛苦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多种原因。心身整合观点为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方法,提高了医生成功治疗慢性疼痛患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慢性疼痛是一种包括感觉、情绪和认知的多维体验(multi-dimentional experience)。既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反应,又是组织、器官受损的病理症状;它是一种生理反应,一种主观的自觉症状;也是一种情绪状态,一种躯体感觉。因此,它具有"报警"的信号意义。慢性疼痛是指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损伤痊愈后而疼痛持续存在的"疼痛综合征"(pain syndrome)。  相似文献   
3.
常见的心身障碍共病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精神疾病结构模型:情绪障碍、抑郁、焦虑及躯体化障碍等归为内化性疾病谱系的组成元素,物质滥用和反社会行为障碍归为外化性疾病谱系的组成元素。本文分析探讨评估慢性疼痛与这一模型的联系。社会心理和生物学的研究证据表明慢性疼痛与内化性障碍密切相关,提示内化-外化性疾病模型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研究架构,为探讨慢性疼痛与情感、抑郁焦虑及其他相关精神障碍的关联共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自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提出以来, 利用心理因素预防和治疗疼痛备受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制功能在疼痛发展和恢复阶段起关键作用。疼痛诱发的自我防御机制通过争夺认知资源影响抑制功能, 反之低抑制功能个体在应对疼痛干扰中表现较差, 进而影响着疼痛的预期和学习。现有关于抑制功能影响疼痛的研究主要基于相关设计, 未来应进一步明确二者的因果关系。深入理解疼痛与抑制功能相互作用的认知机制有助于指导抑制功能对慢性疼痛的靶向干预。  相似文献   
5.
脑岛、杏仁核是疼痛恐惧形成的重要神经网络中心。疼痛恐惧增强了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知觉体验, 进而加剧抑郁、焦虑情绪和功能损伤程度。脑岛、杏仁核、前额皮层和前扣带回是疼痛恐惧影响疼痛知觉的重要神经基础。通过认知方法干预疼痛恐惧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减少功能损伤。未来研究应拓展疼痛恐惧的测量工具,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一步揭示疼痛恐惧影响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知觉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6.
疼痛绝不仅仅只是一种感觉,它所包含的情感和认知成分与其感觉成分同等重要。任何一种形式的疼痛都有心理成分的参与,在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由于不了解疼痛的原理和影响,只把疼痛看做是疾病或组织损伤的提示信号,忽视了其对个体生理、心理乃至大脑功能的消极影响。因此,探索疼痛对心理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有助于人们多方位地了解疼痛带给人们的消极作用,提高对疼痛的重视程度,促进对疼痛的诊断并采取适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物学过程。疼痛的感知和情绪活动密不可分,疼痛是一种包括感觉、情绪和认知的多维性体验,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甚至同一个体也随疼痛的背景、意义以及心理状态而异。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对疼痛感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回顾疼痛认知和情感状态调节(身心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在的神经学机制。回顾慢性疼痛本身会改变大脑环路、包括参与内源性疼痛调节的循证证据,这些证据表明随着疼痛转为慢性,控制疼痛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8.
了解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接受与疼痛程度,探讨两者的相关关系.采用简易慢性疼痛接受问卷(CPAQ-8)中文版、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与一般情况调查表对335例老年疼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纳入有效样本308例,SF-MPQ总体平均分为(50.24±23.35)分,中文版CPAQ-8总体平均得分(21.74±5.97)分.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疼痛期、疼痛部位及疼痛点数目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接受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P<0.01),即接受程度越高者,其疼痛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9.
疼痛和奖赏能够为个体提供不同的行为动机和主观价值体验,寻求奖赏和避免疼痛对于生存都很重要。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奖赏可区分为预期阶段的动机成分和体验阶段的享乐成分。奖赏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已经被广泛证实,但关于疼痛对奖赏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需要进一步区分并探究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对奖赏加工不同阶段的影响,分析两种疼痛对奖赏加工产生不一致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与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奖赏加工能力缺陷有关。未来可以考虑从改善奖赏加工能力缺陷的角度进行检测和治疗,提前预防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