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感染性骨不连伴大段骨缺损是目前临床骨科较为常见、多发、治疗极为棘手的病种之一,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却不理想,且缺乏统一的诊治与疗效判断标准,总结、分析几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的利弊,为该病探寻一条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及疗效确切的可靠治疗方法.随着对Ilizarov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技术在治疗传统方法难以治愈的疾病如四肢关节严重畸形、感染性骨不连或伴有骨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等方面显示出自身的优势,为治疗疑难骨科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物细胞在受到各种有害因素刺激后,会发生一种应激反应,其间细胞内的正常蛋白质合成受抑,而合成一些新的蛋白质,这种现象及所合成的蛋白质被称之为热休克反应和热休克蛋白。研究发现,热休克反应是生物细胞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反应,并广泛存在于从原核到真核生物的生物体内。对人类而言,其功能是多样的,利弊共存,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作为术前药应用的临床疗效.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前30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1mg,对照组肌注东莨菪碱0.3mg.于各时间点检测血乳酸值、血气(PaO<,2>、PaCO<,2>)及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结果示实验组血乳酸下降、PaO<,2>上升,PgCO<,2>-PaCO<,2>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戊乙奎醚术前应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手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分析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出现失血性休克时的临床特点、探讨诊疗策略。分析331例SP并失血性休克的病例资料。结果采用手术治疗者效果最佳。SP致失血性休克者多见于青年男性,多为胸膜顶粘连带出血,急诊微创手术是治疗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作为术前药应用的临床疗效。感染性休克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前30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lmg,对照组肌注东莨菪碱0.3mg。于各时间点检测血乳酸值、血气(PaO2、PaCO2)及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结果示实验组血乳酸下降、PaO2上升,PgCO2一PaCO...  相似文献   
6.
分析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出现失血性休克时的临床特点、探讨诊疗策略.分析331例SP并失血性休克的病例资料.结果采用手术治疗者效果最佳.SP致失血性休克者多见于青年男性,多为胸膜顶粘连带出血,急诊微创手术是治疗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哲学素质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思维武器,更是了解医学前沿和解决医学难题的钥匙。本文就以休克这一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为例,探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哲学因素,旨在阐明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辨观来指导休克的诊疗过程实属必要,对医生及患者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蛋白与心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蛋白与心肌保护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200433)李令珂一、热休克现象1962年,Ritossa将果蝇从25℃的环境中转移到30℃的环境中,30分钟后发现其唾液腺的多丝染色体的某一区域出现了“膨突”,这提示该区域的基因转录增强,Ritossa称之...  相似文献   
9.
王玮文  邵枫  刘美  孙萌  林文娟 《心理学报》2007,39(6):1034-1040
目的:研究慢性不确定应激对大鼠急性整体热水浴后外周血和脾脏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慢性应激组和控制组(每组14只)。通过4周的慢性不确定性应激诱发实验组大鼠明显的抑郁行为,此期间控制组大鼠正常饲养。随后给予大鼠42度整体热水浴刺激,维持直肠温度41度25min。热刺激后6h,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和脾脏免疫细胞HSP70 水平。结果:与控制组大鼠相比,慢性应激大鼠在急性热刺激后HSP70合成明显减少。控制组大鼠的所有被检测的免疫细胞热应激后HSP70合成均明显增加。相反,慢性应激大鼠仅在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检测到HSP70合成增加,同时升高的水平明显低于控制组大鼠。结论:慢性应激降低大鼠免疫细胞HSP70的热诱导反应,提示HSP70保护性作用减弱可能参与了慢性应激损害免疫细胞功能的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大多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70通过抗凋亡、抗氧化及抗炎症反应而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起保护作用。但亦有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70通过促凋亡、促进炎症反应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说明热休克蛋白70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有双重作用,进行基础研究和临床干预时应考虑到其双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