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心学理论中的"物"有四个含义。他首先从实践论的角度把"物"一般规定和总括为实践客体,即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客体的具体内容由实践对象、实践基础、实践条件组成:实践对象是"孝"、"友"、"仁"等价值观念,实践基础是爱亲、恻隐、好恶等感受所感受的价值事物,实践条件是山川草木等客观事物。"物"的四个含义分属存在和价值两个类型,即存在世界和价值世界。王阳明将价值从对存在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并存关系是其心学理论建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道教之所以对生命如此重视,就在于道教徒深刻认识到了人的必死性。人之必死是道门人士自我意识得以觉醒的内在驱力。此种觉醒,从表现上看,体现于道门典籍对炼己省己、人死无替等思想的强调中。从原因上看,道门人士的自我意识能够觉醒,就在于他们对个体生存于世所面临的虚无、冲突和艰难等事实深有经验和体悟。  相似文献   
3.
人们往往会低估虚拟环境中空间的距离(空间压缩)。早期研究发现视听刺激的不一致会改善空间压缩,但听觉刺激在其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效果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首先探究了听觉刺激的有无对空间压缩的影响,接着操控视听刺激之间的物物距离进一步探究其对空间压缩的影响和改善。研究发现听觉刺激以两种方式影响空间压缩:听觉刺激的存在可以改善空间压缩;空间压缩与视听刺激的物物距离负相关。研究建议为了改善空间压缩,视听刺激应当同时呈现且物物距离至少为1 m。  相似文献   
4.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以及重复刻板兴趣或行为。社交动机理论提出ASD个体是由于社交动机缺乏导致的社交障碍。目前该理论缺乏理论元素及结构关系的系统论证, 及基于此理论的低龄ASD儿童群体的研究证据。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实验法、眼动及近红外脑成像技术, 探索低龄ASD儿童早期社交奖赏、社交定向异常眼动标记及眶额叶脑区活动的神经机制。此外, 通过音乐奖赏强化学习的干预方式改善该理论的核心元素(社交奖赏), 观测能否改善ASD儿童的社交动机。本研究的开展有望对该理论进行系统验证, 并形成改善社交行为的潜在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眼动技术,以BMI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的女性为被试,考察特质自我控制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影响以及注意偏向训练在改变注意偏向强度上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对于高热量食物线索,低特质自我控制水平女性表现出了更强的注意偏向;注意偏向训练有效降低了低特质自我控制水平女性对高热量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强度。上述结果表明,特质自我控制影响个体对食物线索的注意偏向,注意偏向训练能有效改变个体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场依存性与独立性认知方式对视动错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对10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15名高分者和1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记录被试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研究结果表明:1.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2.在5—120度/秒的范围内,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著性差异,而截距差别十分显著。因此,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它对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学选拔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阅读时的注视和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同  彭聃龄 《心理科学》1993,16(5):309-311
  相似文献   
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动过程与模式是个体阅读内部加工的外显写照。对眼动的研究,将给人们探讨高级心理过程开辟一条客观而有效的途径。汉语材料阅读中眼动的研究,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沈有乾在美国利用光学仪器开其端,以后则长期沉寂。我国大陆八十年代中才  相似文献   
9.
睽卦《大象》辞"君子以同而异"古来解释歧义颇多,东汉末荀爽"大归虽同,小事当异"、魏王弼"同于通理,异于职事"、南宋赵汝楳"同于为善,制行则殊"三说大体相近,可以简单化为"理同事异"说。北宋程颐"同于人理之常,异于世俗之失"之"和而不流"说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宋元明清易学家多从其说。总体上看,程颐的诠释与《大象》德教修养的主旨最为接近,体现了孔子儒家《易》的重德精神。"和而不同"与"和而不流"在意义上比较接近,"不流"更能体现出君子的人格修养。用"周而不比"、"群而不党"来诠释"同而异"则于主旨有些疏离。全面来看,"理同事异"说也有其道理,"理事"问题是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从此也可以看到宋明理学与魏晋玄学在思想脉络上的重要关联。"同而异"不应理解为求同存异,这种现代理解没有古典依据。本于程传的精神,"君子以同而异"可以翻译为"君子因此要和而不流、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10.
词切分指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将词从句子或语篇中切分出来以促进文本阅读与加工的过程。本文对近20 年来汉语词切分研究成果总结发现:词间空格、词素特性、词意识、词汇预期均可作为词切分的依据; 汉语阅读存在词n和词n+1两种切分,两种切分过程中字词加工均遵循交互激活假设,切分词n过程中字词加工的交互激活特点表现为字词同等相互影响,切分词n+1过程中字词加工的交互激活特点更多表现为词汇加工影响字加工; 重叠歧义词切分遵循多重激活假设,其中被激活的单词之间的竞争机制符合竞争假设,左侧词汇在这一竞争中具有优势,此外,重叠歧义词的切分受到词频,语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