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丹 《美与时代》2023,(8):18-20
中国山水画创造了令人向往的幻境,运用有限的笔墨在无尽虚空中打造广袤空间。空白在山水画中起关键作用,与笔墨相衬,营造意境。虚之空白和实之笔墨共同构筑梦幻领域,引发观者遐想。学习和创作山水画时,空白不可或缺,与笔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正因为空白源自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方式,留白的功效恰到好处,甚至在没有笔墨的情况下,空白与画面中的形象融为一体,营造了虚实映衬的绘画效果,塑造了独特的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美。通过对中国画中空白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它在表达意境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追溯了其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经典的表现手法,探索艺术家如何借助空白营造意境,实现人们寻求心灵栖息之地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绘画是一项艺术活动,绘画者要有发现美的能力和对美有所感悟,再加上创作灵感,才会创作出一件绝美的作品。我国的艺术家们在绘画艺术创作方面除了传承本民族的艺术特色以外又吸收并融合西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优秀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绘画创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尤其重视对中国人空间意识的揭示,并用多个篇幅加以阐述.在他看来,空灵、充实、虚实与意境等范畴是与中国人的空间意识相联系的,只有通过对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建筑等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的探索,才能有机地把握艺术的自由灵动之美,展示艺术追求的无限空间,体现中国人“无往不复”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4.
吴钧 《周易研究》2013,(1):84-89
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的《易经》英译对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译本经久不衰,至今仍被西方汉学家视为《易经》外译的典范。本文对理雅各及其《易经》英译本进行探讨,旨在发现其翻译的特定思路以及译本的优势与长处,寻找其不足与误译,以利新世纪《易经》英译的进一步精化与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在古今联苑中,留下了不少师生联语,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意境深远、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今采撷一束,与读者朋友共品。(一)明代万历年间,湖北省天门县出了两个年轻文人,一个名钟惺,另一个叫谭元春。他们主张厚今薄古,提倡通俗文学,在当时文坛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十分推崇他们,便给他们题了一块“楚有材”的木匾。一位学台大人闻知后决定探个究竟,要考考他们的学问。一天,学台来到钟、谭的住处,恰好二人都有事外出,他只看到了挂在住所门上“楚有材”的匾额。学台十分不悦,但又不忍空手而归,便令手下将匾摘了下来,乘船带走。不久,钟、谭回家…  相似文献   
6.
戏说霓裳     
《霓裳羽衣》从它的曲体结构可以进而了解唐代发展鼎盛时期的歌舞大曲的完整的曲体结构,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它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融化都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成就,也由此促成了歌舞音乐更进一步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为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  相似文献   
7.
张天慈 《美与时代》2014,(11):31-31
苏州素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现有69座古典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李可染先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画家,其绘画作品对后世的意义,可以从其笔墨、构图等几个方面论述,但是从审美层面上研究其绘画艺术,则不能忽视其作品的境界。他的山水画是一种壮美,表现祖国山河的博大、崇高、雄浑。是"为祖国山河立传"的一种具体的表现,正是这种追求,使得李可染最终确立其独树一帜的中国山水画。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在中国美学理论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意境与意象之间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为何"意境"最先出现在中国古代文论为切入的角度.来探讨诗歌中意境与意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品茶的意境     
汉江边的茶楼大都,临水而居。 春到江南,茶楼依着青青的杨柳。柳枝刚刚发芽,宜远看。嫩绿与鹅黄色,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茶楼上几把竹椅,几张小桌,和三两友人围坐一处,来一壶陕南碧绿的清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