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6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拉与以琳     
陈志华 《天风》2010,(9):39-39
在红海大胜埃及军兵后,以色列人带着无限的崇敬,向神大唱赞歌。然而,这份空前的喜悦,转眼间就被玛拉的怨言所代替。这情绪反复之快实在令人唏嘘!圣经说:“摩西领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到了书珥的旷野,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到了玛拉,不能喝那里的水,因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玛拉”(出15:22—23)。玛拉究竟是何地,如今无法考证,倒是其字义“苦”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以色列人在此地真实的经历。旷野本是缺水之地,连续三天不得水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情绪智力已成为国内外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章总结了情绪智力的由来及其目前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林传鼎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1):37-37,62
情绪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结构之一。情绪概念的内涵广而深,过去一个时期中情绪概念的含糊不清,因而形成了它在社会体系中所起作用的不确定性。这只能证明情绪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相对的不易觉察性。情绪这种高度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三方面的要素:神经生理的、行为表现的和主观经验的。在日常生活里,情绪的内心交往是通过反馈机制而实现的;情绪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人际的知觉过程而实现的。我国古人已经看到了情绪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且有着机体的生理基础。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5.
袁彼得 《天风》1996,(7):34-35
我们确实是软弱的。有时,与别人遇到意见分歧,会争得面红耳赤。这种事,并不罕见。神的儿女,在同人共同生活,一起工作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主耶稣心里柔和谦卑(太11:29),为我们作了榜样。使徒保罗劝告以弗所教会:“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学习效能感会受到同伴支持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影响学生学业状况的重要前因变量。根据控制价值理论,本研究通过对3329名高一和高二学生的调查,考察在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学习效能感是否会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业情绪中起到中介作用。发现:(1)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习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与高兴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与厌倦学业情绪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了年龄、年级、性别和地域后,学习效能感在同伴学业支持和高兴学业情绪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厌倦学业情绪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在物理学科中,性别调节了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情绪的关系。本研究验证并拓展了控制价值理论,对于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和化学学习的积极情绪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追踪研究方法,对60名幼儿在高兴、惊讶与害怕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认知两年的发展进行探讨,并考察情绪情境、性别和人际背景对其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目标和策略水平均随年龄增长显著提升;(2)幼儿在害怕情境中为自我保护而较多使用掩饰策略,在惊讶情境中较多使用掩饰和夸大策略,在高兴情境中综合运用掩饰、弱化和夸大策略;(3)性别和人际背景均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情绪描述看青少年期到成人期认知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继亮 《心理学报》1993,26(3):69-75
该研究依据研究者制定的认知发展水平评价系统,对年龄范围在13—55岁之间的90名被试关于生气、害怕、伤心、高兴四种情绪的自我描述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外在、抽象等特点,成人期的思维具有内在、具体、形象等特点,前者具有刻板性、封闭性,后者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对独生子女自我中心问题的异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蓓晔 《心理科学》1997,20(3):226-229
本研究对青少年后期的中国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特征作异质分析。实验一,让198名17—18岁的独生子女被试接受内外控制中心县表的测试,结果发现,“非明确倾向独生子女”较具“外控者”的特点。实验二,教师和8位同伴用一个自我中心─—社会性量表评估实验一的每个独生子女。同伴评估表明,“非明确倾向独生女”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征,表现出比较强的合群愿望;而“非明确倾向独生子”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教师评估却未反映出性别因素和明确倾向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Ⅱ):任务分离和反应倾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I的基础上,操纵学习时的呈现时间(250ms,500ms,750ms)和注意变量(目标和非目标字),运用任务分离方法及间接证明逻辑,比较了再认测验和整字偏好测验在不同条件下的辨别力(A′)和反应倾向(B″)。结果:(1)双向功能分离的出现表明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存在本质差异。根据“过程纯净”假设,可以推证内隐记忆存在于偏好测验中。此时,匹配比较法的标准未满足。(2)偏好测验中,500ms呈现目标字时,有显著正向启动效应:750ms呈现非目标字时,有显著负向启动效应。(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发生时,都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但是前者的报告标准较松宽,而后者的较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