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世界上的人,可以大抵分为两类:一是乐观者,一是悲观者。乐观与悲观,只一字之差,反映出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截然不同,当遇到挫折或灾病时,处理结果也完全两样,因而也就会有两种不同的生命质量。悲观是瘟疫,乐观是甘霖;悲观是一种毁灭,乐观是一种拯救。悲观使生命的原野肃杀,乐观使生命的原野葱绿。悲观,是因为短视和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乐观,是因为卓识和对事物的深入了解。一根甘蔗拿在手里,乐观者先从梢部吃起,越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先生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对教师博览的阅读,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教师博览使我不再迷茫。前段时间,由于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加上几个喜欢恶作剧的男生分到这个班级,在几次统考中学生的成绩比平行班级有较大的差距,这种现状不免使我有些迷茫和失落,常带着悲观情绪走进课堂,这不但无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也使得我们班的学习气氛格外沉闷。  相似文献   
4.
刘元  范翠英 《心理学探新》2011,31(2):118-121
进化心理学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三种新取向之一,提出了一些新的心理学观点与研究方向,但其理论本身体现出了一种悲观主义色彩。例如在对男女两性在伴侣选择和婚姻维持的心理行为机制的探究上体现出的一些人类高级情感,如爱情的缺失。文章探讨了进化心理学理论中悲观主义色彩在其主要理论假设中的体现,并简要地将其与另外两种取向———后现代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进行了对比。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进化心理学的反思,以推进心理学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流落到孤岛悲观的人就会绝望,而乐观的人却会在逆境中看到希望。《鲁滨逊漂流记》中有这么一个细节:鲁滨逊到了孤岛以后感到绝望,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必须努力活下去,只有活着才有重反家园的希望,才能穿越现实,抵达梦想。  相似文献   
6.
明生 《法音》2014,(10)
正"宗教是慈善之母",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佛教徒的内在价值理念和取向。释迦牟尼佛设立佛教的本怀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恼。对佛教徒来说,弘法的目的在于利生,一切修行的目的也在于利生,给众生幸福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正缘于此,中国佛教慈善理念特别丰富,并在当代慈善事业中积极践行,取得了国家  相似文献   
7.
以一般结果期待的双维结构观点为基础,按照一般结果期待的乐观期待和悲观期待的水平将184名大学生样本划分为明显乐观、明显悲观、双重倾向和倾向不明四个类型,进而探讨不同类型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情境下一般结果期待对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概率、描述框架与一般结果期待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低风险概率、积极框架下,双重倾向型一般结果期待大学生比其他三个类型的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寻求偏好。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50名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幸福感(即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归因方式问卷的总分与气质性乐观、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气质性乐观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归因方式的自身性维度上,乐观者、悲观者的归因方式无显著性差异;持久性和整体性维度上,对可控性低水平事件的归因方式无显著性差异,对中、高水平事件,悲观者的归因方式比乐观者更悲观;(3)归因方式对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气质性乐观为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9.
乐观、悲观倾向与抑郁的关系及压力、性别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陶沙 《心理学报》2006,38(6):886-901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334名大学生的乐观、悲观两种一般结果期待倾向与其抑郁感受的关系,以及压力水平和性别的可能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乐观倾向、悲观倾向既显著相关又存在相对独立性,二者对于抑郁的作用在强度上有所不同。其中,悲观倾向对于抑郁变异的独立贡献率较高。(2)压力水平是认知倾向与抑郁关系的显著调节因素,主要作用表现为随着压力水平的增高,乐观倾向的保护意义具有增强的趋势。(3)性别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悲观倾向对于男性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作用更强。特别是在控制压力水平的情况下,性别对于悲观倾向和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