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漫人生路     
莫子 《佛教文化》1995,(3):24-25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佛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终于在菩提树下完成了无上正觉。 佛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字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谛”第一谛就是“苦谛”。也就是关于苦的真理。 人因为有身,便有痛苦。人身是苦的聚合之所。 虽然人生是苦,人身又是苦之聚合所,但在这世界上要修人身也颇不易,需要多种善因的。可谓:人身难得!  相似文献   
2.
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人生的本质,是由于欲望造成的。要摆脱痛苦,只在审美的瞬间能够实现,就必须彻底否定生命。这看似消极的人生观,其实隐藏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何人都会迷失,不管你的性别、年龄、阶层和财富状态,迷失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1.认为美好的事物都不能永恒为什么美好的都不能永恒?这是自卑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午餐,以永恒作为事态的最高价值,结果执著其中无法脱身。2.质疑为何关系经常破裂为什么好端端的关系会破裂?为何关系无法和谐地维持?  相似文献   
4.
对515名初中生进行生活取向、应对策略和自我概念调查,探讨不同生活取向者的应对策略和自我概念特征,以及不同类型中应对策略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分析结果发现,在不同生活取向类型中乐观主义者占优势;不同生活取向者间的应对策略和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活取向类型中积极应对与自我概念有密切关系,消极应对与自我概念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之沧 《学海》2002,1(3):109-114
与叔本华那幽思玄妙的唯意志论和低靡沮丧的悲观主义相比 ,老庄哲学既惊世骇俗又深邃睿智。在老庄看来 ,理智不是意志的工具 ,欲望不是罪恶的渊源。痛苦与欢乐都为心性所为。只要能绝圣弃智、绝巧弃利、见素抱朴、淡泊名利 ,私欲贪鄙就会悄然而没 ,人们就会情志舒畅 ,不会像叔本华那样悲悲切切、愤世嫉俗、傲慢狂躁、狭隘自私、孤僻冷漠、偏执少爱 ,而是为人宽和温厚、胸怀坦荡 ,既能包容天地 ,囊括八荒 ,又能泽润万物 ,施惠万民  相似文献   
6.
乐观主义研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  陈红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16-20,15
乐观主义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是对未来发生事件的正性预期的倾向,也是一种对人对事的态度。本文在回顾了乐观主义的测量、乐观主义的影响因素、乐观主义的作用机制、乐观主义与现实性的关系的基础上,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忠华 《现代哲学》2008,(1):99-103
考察吉登斯庞大的现代性理论体系,信任关系是其内在的连贯线索.在他看来,信任是个人本体安全系统的基础,是本体安全与外在环境之间的联系纽带,信任关系以个体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为前提.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现代性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导致信任关系也从"地域性"信任关系向"脱域性"信任关系转变."脱域性"信任关系建立在象征符号和专家系统的基础之上,它使人们的心理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如"运气"态度、"实用主义"态度、"犬儒式悲观主义"态度等.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意义既体现在其研究方法上,又体现在它对现实的警示上.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论研究和道德建设上被伦理悲观主义束缚着。伦理悲观主义在根本上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且它常常走向一种道德复古主义。所以,在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上,要摆脱那种被动的局面,就应该从伦理悲观主义走向伦理现实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绝望感、自杀意念状况,分析中学生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的作用机制,为自杀的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的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在校高中生300人,利用应对效能量表、贝克绝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自杀意念者的检出率为15%,数量分布无性别、年级和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乐观主义在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种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是自杀意念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通过乐观主义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产生于西方哲学从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信仰向现代意志主义的转变过程中。在此意义上说,它既是西方传统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背离西方传统哲学的产物。重新认识和评价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人类自身的处境,克服当前所遇到的危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