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华传 《中国宗教》2018,(10):24-25
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首先需要社会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种族暴力、恐怖主义,有不少是由宗教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引起的。因此不同宗教或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就佛教教义看,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进行的,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尤尔根斯迈耶是美国著名宗教政治研究专家,前美国宗教学会主席。他对于宗教在当前全球政治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看法,比如,他认为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宗教复兴运动,冷战之后的世界依然会笼罩在“新冷战”的阴云之中;宗教政治的根源不在于文明之间的差异,而在于文明内部宗教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冲突;宗教也在恐怖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恐怖行为是一种“表演暴力”,宗教在其中扮演着“宇宙战争”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学城 《法音》2003,(3):5-8
一、从释迦世尊正觉缘起谈世界和平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就可以发现世界和平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家庭、民族、社会、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尊重生命的平等性、神圣…  相似文献   
4.
5.
自杀性恐怖主义的心理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伟  贾凤翔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9):1378-1386
自杀性恐怖主义是指为了引起目标对象或公众的注意并散播恐怖气氛, 而自愿采取与选定目标同归于尽的方式残害无辜, 自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任务的成功, 从而达到某种宗教、政治或社会目的。自杀性恐怖分子并没有单一的心理侧写, 其动机也很复杂。他们可能是出于宗教或政治目的而进行自杀性恐怖袭击, 也可能是基于理性分析而做出的选择。意义追寻模型是将有关自杀性恐怖分子动机的理论和观点连接起来, 形成的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综合模型。自杀性恐怖主义的性别差异不大, 只是女性可能想要争取性别平等, 也更可能受个人原因的驱使。由于自杀性恐怖分子的真实数据和信息很难搜集, 所以得出的可能只是推测性的结论,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运用更多其他的实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耀正 《法音》2009,(10):9-10
正当今全球都面临着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危机、恐怖主义威胁、宗教种族冲突、甲型H1N1流行,整个世界孕育着一种不安和的气氛。履行佛教的社会责任,缔造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构建和谐世界,是时代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各类族裔的、种族的、宗教的和文化的身份政治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人群之间进行各种利益争夺的重要形式。在这些利益争斗中,宗教政治因其涉及面广、涉及人数众多以及非理性和破坏力强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其中宗教极端主义尤其是政治性的宗教极端主义乃至恐怖主义对所在地区、各相关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李淑贞 《福建宗教》2001,(1):9-11,39
人有终极关怀,对终极关怀有自觉与自发、积极与消极、理智与狂热乃至痴迷之区别,也就形成了有神或无神的不同信仰。世界与众生都是多元多样的,人们可以钦佩无神论者内心的坚毅和有神论者因某种宗教信仰而获得的内心纯净,人们可能忧虑二者中的一些偏执的成员,但人们最厌恶李洪志式的惟我独尊、蔑视他人、残害无辜。  相似文献   
9.
撒哈拉以南非洲日渐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理想地,这里的宗教极端主义运动方兴未艾。宗教极端主义"恶之花"的怒放,同样也根植于这片特殊的"沃土"。伊斯兰极端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以温和为特色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斯兰教中发生、发展,与该地区内部与外部的宗教、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恶之果",则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社会难以下咽之苦果,其负面影响远超宗教之外。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伊斯兰带给人类的首要信息是和平中正,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它要求每一位穆斯林坚定认主独一的信仰、恪守中道、不偏不激,以中为正,不走极端,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认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交往是人类共同发展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