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立文 《现代哲学》2001,(1):70-76,96
儒学称谓始于汉,“河间献王德……好儒学,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儒学,简言之是指儒家的学问、学说的总和,进而追问儒学的主旨是什么?是指以周孔之学的发生、发展、演变为对象,以求索自然、社会、人生的所当然和所以然为宗旨,以仁礼贯通天、地、人为核心,以天人、义利、心性的融突和合为目标,以成圣为终极关怀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社会批判不仅能使宗教批判现实化、彻底化,且能揭示出产生“处境的幻觉”的“幻觉的处境”所遮蔽的“颠倒的世界”,即揭示出能澄明人、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总和。社会批判的目的是,消解“元价值”强制和同化、消除“中心”与“边缘”的分裂和斗争,使社会成为“自由人联合体”,个人及其自由解放与他人及其自由解放彼此平等即各人“以人为自我主体”的“人的自为存在”状态才得以最终实现。这说明,马克思已从人类学立场和视野来考察、把握人和人类社会,因而社会批判蕴含人类学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政 《现代哲学》2020,(2):16-22
传统认识中,一般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作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理论分野的重要标志。但是,这忽视了《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承认费尔巴哈已经表述了同样的思想。在社会理论上,马克思真正超越费尔巴哈之处,在于《提纲》第六条的“批判”和第七条的“一定的社会形式”。依托这两个概念,马克思通过分析具体的、阶段性的社会形式,追求社会形态进步的基本取向,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对这方面的重新厘清,对今日中国现实启蒙和现代化批判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解决过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同他的整个思想形成过程是一致的,也经历了一个从黑格尔的关于“人”的观点到费尔巴哈的关于“人”的观点,再到自己的关于“人”的观点的过程,即从研究人的“自我意识”到人的“类本质”再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的意义上来看,交往是表征人在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对象性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及作为其产物的精神交往等社会关系总和的整体性范畴。个人在生产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统一,不断通过交往确认自身的本质力量、审美旨趣和价值关怀在社会中的回应和反响。正是在交往中,人通过与他者的相互作用反观自身,并不断地调适自身,从而在交往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然而,在商品化逻辑的冲击下,货币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殖  相似文献   
6.
陈卫 《学海》2014,(1):16-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启动实施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生育政策调整决策。而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取决于生育水平有多低和生育政策是否仍然可以有效调节生育行为。本研究利用普查数据、教育数据和公安数据,对我国2000年以来的生育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综合各种评估进行判断,前期的生育率低至1.5,而近年来的生育率有所回升,接近1.7。考虑到本研究的假设,这可能是较高的估计。结合我国目前的生育意愿为1.9个孩子,可以认为,我国的生育水平尚处于较为适度的低水平,生育政策仍然在调控生育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人的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荣策 《现代哲学》2001,1(1):46-50
长期以来,我们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成是对人的本质的最高的、最终的也是唯一的规定。今天看来,这种认识不仅是片面的,而且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  相似文献   
8.
一切道德的根本问题是其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关系问题。所谓道德的应然性,是决定道德之为道德的、包括道德的本源性、目的性、价值性、动办性等在内的本质特征,主要包括道德存在的文化根据、道德规范体系建构的精神条件、道德标准的界定、道德作用的精神动力等问题,也就是一定道德文明得以建构的缘由及其应然状态。所谓道德的实然性,是指道德在与经济、与日常生活、与人际行为相关联的实际运动中呈现出来的具体特征特性的总和,主要包括道德与经济的协调性(或背反性)、道德与日常生活的互动性、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个体道德意识结合的程度等方面。道德实然性是道德的现象特征,显现为道德的现实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6,(1):67-75
本研究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广义稳定人口模型,对我国2000-2010年普查间的平均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同时,利用户籍统计数据,对2008-2014年的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总体的结论是我国近期的生育水平不低于1.5,而近年来在1.6左右,且有上升趋势。虽然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但是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育水平的高低。在目前的生育水平条件下,"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可能是有限的。另外,从估计的生育水平和趋势看,"低生育率陷阱"的判断还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