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大学生性别角色平等态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雷  郭爱妹  侯杰泰 《心理科学》2002,25(2):219-22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性别角色态度的跨文化研究一直是性别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霍夫斯泰德(Hofstede)认为.性别化(男性化与女性化)是文化差异的维度之一。在男性化社会里,两性的社会角色分化比较明显,承担着传统的社会与家庭角色;而在女性化社会里,两性的性别角色出现了部分整合.即男性进入了女性的世界,女性也承担了部分男性的角色。他认为美国属于一个比较男性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主要以访谈法调查了4至13岁的儿童共121名,从生理和社会两大维度来分析儿童的性认知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青春期以前是儿童性认知发展的一个很关键的时期,且不同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高中生性别角色同化的现状以及各性别角色的人际关系水平为研究内容,其中,高中生性别角色同化的现状采用性别角色量表(CSRI-50)进行研究,在此之上结合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研究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高中生的人际关系水平状况,并由此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我国中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和特点,本研究采用最新本土化的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初中生、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各年级段的双性化、未分化、单性化(男性化与女性化)比例各约占30%,双性化替代单性化成为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新趋势,未分化现象也极为普遍;我国青少年双性化发展较国外已提前至青春期,初三、高三升学、恋爱等重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适应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催生大量双性化并大幅减少未分化,这两个个年级可能既是双性化发展又是抑制未分化的重要时期;此外,中学女生双性化发展明显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5.
弥勒图像渊源于古印度,流经西域,盛极于中土。其图像的演变经历了"仙佛模式"、"交脚弥勒菩萨"、"倚坐弥勒佛",最后定型于"布袋弥勒"的形象。那么弥勒图像为何最终定型于布袋弥勒?本文从可能性和必然性两方面,对弥勒图像的转型与定型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对26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身体自我认知对高中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从总体上,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呈现出双性化发展的趋势;(2)母亲干涉保护,身体自我的力量、体育活动和自尊对男生的男性气质影响显著,而母亲温暖理解和身体自我的灵活对男生的女性气质影响显著;(3)身体自我的自尊会促进女生的男性气质特点,身体自我的力量对女生的女性气质有负向作用,身体自我的外表对女生的女性气质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京市某所大学826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性别角色类型和新性别角色类型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约占1/4;2)用贝姆的分类方法,双性化大学生在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情、灵活性人格特征上均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可见,双性化性别角色大学生具有较积极的人格特征。按照Brenda Mae Woodhill和CurtisA.Samuels的分类方法,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格特征上,正性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均高于负性双性化大学生和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的关系,用相关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者的恋爱经历均有显著差异;双性化和男性化类型者在一般两性交往质量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类型者;在亲密两性交往质量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双性化类型者显著高于未分化类型者。这表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密切相关,双性化个体在一般与亲密两性交往中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差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运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人格特质词分类法,对140名大学本科新生的性别角色观进行了研究。发现:(1)男女大学生都把勇敢和善良分别放在男女性别角色正价特质的第一位;虚伪和自私分别放在男女性别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2)男女大学生在善良是男女性别角色共有正价特质,负责、真诚、稳重和善良是男性角色正价特质,温柔与真诚是女性角色正价特质的重要性认识等方面有显著性的性别差异。在男生认为的男性角色的主要正价特质中女生只认为勇敢、坚强、真诚、稳重、负责是男性角色的主要正价特质。男生更认为温柔是女性角色的正价特质,女生更认为真诚是女性角色的正价特质。(3)男女生都认为势利、自私、虚伪、刻薄、饶舌是女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但男生把势利是放在女性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女生把自私放在女性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男女生都认为势利、自负、自私、粗鲁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但女生比男生更认为自负与懦弱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男生认为势利比自负更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  相似文献   
10.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启文  余华 《心理科学》2001,24(5):593-594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sex—role stereotype)是指人们对于男人和女人在行为、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期望、要求和一般看法。性别角色差异主要是社会化的结果。在不同的时代,性别角色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前夕,对我国大学生、国家公务员及企业员工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进行调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