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J.B.科布  黄铭 《世界哲学》2008,(5):108-111
本文在分析传统上帝观念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危害的同时,又指出现代无神论相应造成的局限性,认为西方应该批判地重新利用基督教传统作为现代世界的灵性资源,而中国也应该把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化结合起来。以怀特海哲学为基础的过程神学或过程思想正在努力地实现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化和政治已经导致了全球帝国主义,即一种通过一个国家来创建一个无所不包的帝国的尝试。为了战胜这种全球帝国主义,需要从现代世界秩序转向一种后现代世界秩序,其中,以主权为基础的民族国家的无政府秩序将被全球民主所取代。怀特海式的重构的后现代主义为后现代政治的双重任务(抵抗全球帝国主义和建立全球民主)提供了各种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有句名言 :“提出一种世界观 ,也就提出了一种宗教。”这句话也同样适合于当代美国著名后现代思想家J B 科布 (Jr JohnB Cobb ,1 92 5— )。事实上 ,怀特海的哲学正是科布思想的源泉。科布的世界观是一种后现代的生态世界观 ,他的宗教神学是一种后现代的过程神学。科布的后现代思想以其建设性的旨归独树一帜 ,区别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主流话语 ,为后现代思潮的研究吹来一股清新的风 ,在当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建设性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信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所面临的生态恶化、精神危机等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使科学与宗教、科学与信仰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它不仅成为当代理论研究的重要学术领域,而且成为当下实践努力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把理性作为生活艺术的自律,以彰显意义、价值和坚定人类信仰为旨趣,借助于现代性批判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世俗化,倡导建设性后现代世界观、理论范式和生活态度,在过程思维下从哲学、神学、伦理学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科学、宗教与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立志 《世界哲学》2007,(1):104-106
第六届国际怀特海大会于2006年7月3日至6日在奥地利名城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系统与历险。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小约翰&;#183;柯布和世界著名系统哲学家拉兹洛作了主题发言。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学者共分37个分会,围绕者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宗教和哲学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讨论的题目涉及怀特海与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生态伦理学、美学等领域。中国学者欧阳康、陶秀墩、沈清松、孙智椠、俞蝣娴、樊美筠、王治河、蔡仲、高峰强、杨富斌、王立志和周加林等17位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做了发言。  相似文献   
6.
一、后现代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在英语中是个很古怪的语词。长期以来,“现代”、“当代”和“当今”这语词几乎被交替地使用。“现代”的内容随着时间而变化。在技术上,19世纪所说的“现代”在20世纪则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怀特海的过程思想、有机哲学为基础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对诸多学术领域的深度影响,在这种视域中研究法律逻辑似乎也具有了可能性。随着非形式逻辑、论证理论、法律方法以及司法实践等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种研究也具有了必要性。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域中,法律逻辑应当是开放的、具体的、非中立和不确定的,这显然与现代性视域中的法律逻辑不完全一致。然而,前者并非对后者的逆反、对抗或颠覆,恰恰相反,前者的理论旨趣在于对后者的包容、摄入与超越。如果说后者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真和善(正义),那么,前者则在此基础上追求美与和谐。这种观点并非仅仅是人为的预制,更有其内在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8.
怀特海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宗教与哲学传统充满了当代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所急需的一些根本洞见。尽管它们在不同的时代获得了其最充分的发展,但科学并不是其文化生活和理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技术也没有得到高度的发展。它们不像西方哲学那样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也没有表达一种精制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9.
黄铭 《哲学研究》2012,(5):78-83
<正>近代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使人类理性空前凸显出来,但其抽象化发展却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和经济人的社会模式。怀特海在《理性的功能》中把人类理性分为实践理性和思辨理性,并从自然进化和科学发展中考察了两者的功能。根据其机体宇宙论,可以将人类理性视为既内在于自然(理性之  相似文献   
10.
怀特海宗教哲学的影响,谢扶雅转向个人内在的宗教体验和沉思,逐渐形成自己的宗教思想。谢扶雅的宗教思想,大体可分为"宗教的哲学反省"与"神学思想的综合创新"两个阶段。1926-1946是"由社会倾向而至个独沉思"时期,此即"宗教的哲学反省"阶段,他对宗教的本质、演进及理性化等问题的思考,其中可见怀特海宗教哲学的清晰烙印。1946年之后的阶段是"由沉思而更至综合"时期,此即"综合创新阶段",他把中国传统的"中和思想"与怀特海的"过程上帝观"相互融会而形成"中和神学",这是中国基督教本土化的代表理论之一。就上帝观来说,谢扶雅与怀特海之间有很大的相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