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地生活     
因为要编一本书,我有幸被吴老师看中,让我帮他做些选稿、联系作者、编辑、校对等活儿。在此之前,我曾多次听说吴老师是中文系名气最大的老师,不仅学术上名声显赫,为人处世也是滴水不漏,堪称师生的楷模,一向口碑甚好。  相似文献   
2.
长假数天,荡在网上,忽有一悟。原本打算追的电视剧一集未追,打算追的电影也一部未看,只是漫无目的,自由来去。原来这样最快乐。一个地方瞄两行,一个地方看两眼,浮光掠影,片花不沾。无牵无挂也就意味着无忧无虑。好奇心如春草生长,新鲜嫩绿,遍地青春。到处东游西荡,上网上网,原来随波飘荡。感觉真好。这就是我的长假,自由自在。不逛街也不会友,宅于一室,自给自足。懒懒散散,不须问今天到底星期几,天昏地暗的时分,有家常味道从厨房满溢。  相似文献   
3.
文静 《思维与智慧》2007,(11):60-60
晨起对镜梳妆,轻轻地说一句“早上好”,送自己一天的快乐心情。你,除了没有脸蛋儿的俊俏,你什么也不少。阳光,天空,绿树,花草,还有满世界的真实生动美丽。[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给予孩子们的应是快乐而不是痛苫,应是发展的而不是压抑的,应是创造的而不是束缚的。  相似文献   
5.
董元静 《天风》2002,(8):54-55
2002年3月24日清晨,春光明媚,绿风拂面。德阳福音堂内,“快乐日”的琴音奏响了,仿佛有百灵,仿佛有黄鹂,又仿佛洁白的鸽群飞入了大厅,令今天受洗的圣礼分外神奇。二十多位弟兄姊妹,依次走向鲜花簇拥的圣台,在长老的主持下接受洗礼。“边伟!”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想拥有快乐的生活,但是生活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很多时候老天就像在你和快乐之间设置了一堵墙,你想翻翻不了,想绕绕不过。你是多么想拥有一根魔杖能把困难的墙变没,可是没有魔杖的你做了什么呢?坐在墙角黑暗的影子里,孤独地饱受着失望的折磨,感觉没有快乐的生活是多么令人窒息?拥有快乐比你想的更容易。不用去攀爬那堵让你绝望的墙,既然你无法顺利地走到快乐身边,干吗不邀请快乐来找你,让它到你家来做客呢?要知道快乐  相似文献   
7.
乐在简     
卿闲 《思维与智慧》2014,(11):25-25
“简”就不一样了,视觉上就已经令人神清气爽了。简单,简朴,简洁,简明,简淡,简雅,简宁,简净……你看,和它站立在一起的字是那么低眉顺眼,甘愿做陪衬。宛若一对对琴瑟相合的小夫妻,营造出快乐幸福的磁场,让人禁不住心生愉悦。丰子皑先生说“渐”的本质是时间,那么,“简”的本质应该就是快乐。  相似文献   
8.
新声 《天风》2010,(10):I0001-I0001
<正>9月初,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新作《幸福了吗》正式面市,相比10年前销量67万册但略显青涩的《痛并快乐着》,加入更多思考的《幸福了吗》显得更为成熟和睿智。对于书中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词,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没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相似文献   
9.
快乐的人生     
应有兴 《天风》2004,(3):52-52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子交给幸福使者,让她到世间播撒。临行前,上帝问幸福使者:“你准备把它们撒到什么地方呢?”幸福使者胸有成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伦理学中的快乐主义虽然把快乐作为第一原则,但并未令人满意地界定快乐的本性,由此也带来理论与实践中的重重困境.亚里士多德通过“意见”剥离的方法层层推进,最终得出“快乐是德性活动的必然伴随,且加强着此种活动”.这种对快乐本性的根本厘清一方面纠正了快乐主义的偏颇,另一方面也把快乐放在“好生活”的恰当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