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地生活     
因为要编一本书,我有幸被吴老师看中,让我帮他做些选稿、联系作者、编辑、校对等活儿。在此之前,我曾多次听说吴老师是中文系名气最大的老师,不仅学术上名声显赫,为人处世也是滴水不漏,堪称师生的楷模,一向口碑甚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长假数天,荡在网上,忽有一悟。原本打算追的电视剧一集未追,打算追的电影也一部未看,只是漫无目的,自由来去。原来这样最快乐。一个地方瞄两行,一个地方看两眼,浮光掠影,片花不沾。无牵无挂也就意味着无忧无虑。好奇心如春草生长,新鲜嫩绿,遍地青春。到处东游西荡,上网上网,原来随波飘荡。感觉真好。这就是我的长假,自由自在。不逛街也不会友,宅于一室,自给自足。懒懒散散,不须问今天到底星期几,天昏地暗的时分,有家常味道从厨房满溢。  相似文献   
4.
文静 《思维与智慧》2007,(11):60-60
晨起对镜梳妆,轻轻地说一句“早上好”,送自己一天的快乐心情。你,除了没有脸蛋儿的俊俏,你什么也不少。阳光,天空,绿树,花草,还有满世界的真实生动美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给予孩子们的应是快乐而不是痛苫,应是发展的而不是压抑的,应是创造的而不是束缚的。  相似文献   
6.
董元静 《天风》2002,(8):54-55
2002年3月24日清晨,春光明媚,绿风拂面。德阳福音堂内,“快乐日”的琴音奏响了,仿佛有百灵,仿佛有黄鹂,又仿佛洁白的鸽群飞入了大厅,令今天受洗的圣礼分外神奇。二十多位弟兄姊妹,依次走向鲜花簇拥的圣台,在长老的主持下接受洗礼。“边伟!”  相似文献   
7.
对独生子女自我中心问题的异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蓓晔 《心理科学》1997,20(3):226-229
本研究对青少年后期的中国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特征作异质分析。实验一,让198名17—18岁的独生子女被试接受内外控制中心县表的测试,结果发现,“非明确倾向独生子女”较具“外控者”的特点。实验二,教师和8位同伴用一个自我中心─—社会性量表评估实验一的每个独生子女。同伴评估表明,“非明确倾向独生女”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征,表现出比较强的合群愿望;而“非明确倾向独生子”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教师评估却未反映出性别因素和明确倾向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Ⅱ):任务分离和反应倾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I的基础上,操纵学习时的呈现时间(250ms,500ms,750ms)和注意变量(目标和非目标字),运用任务分离方法及间接证明逻辑,比较了再认测验和整字偏好测验在不同条件下的辨别力(A′)和反应倾向(B″)。结果:(1)双向功能分离的出现表明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存在本质差异。根据“过程纯净”假设,可以推证内隐记忆存在于偏好测验中。此时,匹配比较法的标准未满足。(2)偏好测验中,500ms呈现目标字时,有显著正向启动效应:750ms呈现非目标字时,有显著负向启动效应。(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发生时,都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但是前者的报告标准较松宽,而后者的较严格。  相似文献   
9.
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范巍  王重鸣 《心理科学》2004,27(5):1087-1090
本文是有关个体创业倾向与其社会环境、个性特征以及其它相关因素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个体的个性特征以及环境、背景等因素对其创业倾向的影响。研究以国际前沿的理论为基础,以建立个体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模型为目标。来研究个体创业倾向与社会环境、个性特征等影响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想拥有快乐的生活,但是生活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很多时候老天就像在你和快乐之间设置了一堵墙,你想翻翻不了,想绕绕不过。你是多么想拥有一根魔杖能把困难的墙变没,可是没有魔杖的你做了什么呢?坐在墙角黑暗的影子里,孤独地饱受着失望的折磨,感觉没有快乐的生活是多么令人窒息?拥有快乐比你想的更容易。不用去攀爬那堵让你绝望的墙,既然你无法顺利地走到快乐身边,干吗不邀请快乐来找你,让它到你家来做客呢?要知道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