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音》2013,(6):1
前不久,"兴教寺申遗"和"丽江佛像"事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更震动了众多佛子的心。古德云:"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面对佛教被肆意商业化、庸俗化的现实,我们除了无奈与痛心,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佛教徒潜在的忧患意识被再一次唤醒,佛教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化世俗"而避免被世俗化的问题,已严重地放到我们面前。近代西方"宗教世俗化"理论认为,宗教从超越的彼岸回到人间是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在文化与价  相似文献   
2.
缺陷与成功     
原来,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阻碍我们走向成功的不是自己的缺陷,而是自认为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周易》古经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展示中华先民智慧的著作,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1、把天地万物风调雨顺的生态平衡景象与人类自身崇尚道德紧密联系起来,阐发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2、提出生态忧患意识观,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3、描绘了“生态之乐”的社会理想蓝图,倡导人与万物友好相处的生态和谐观。这些思想对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文献里,敬时常被纳入德的范畴。但追溯敬的观念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敬在本质上具有很鲜明的情感因素。徐复观先生曾分析指出:周人开始意识到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在秉持这种自觉、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自然地便产生了忧患意识;和  相似文献   
5.
从《周易》视角看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解削或本体追问的方法来解读董子学说,让人感到"隔".董学深受着<易>学影响.<周易>所呈现的是"意""象""言".董学也有"意""象""言".社会政治学是董学之"意".它发自于"仁",散为仁爱之心和忧患意识,转为政治"大一统"和礼乐教化.天论足董学之"象".它是由"天地"、"阴阳"、"五行"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意象系统,象征着生命大本,凝聚着董子全部的生命体验.<春秋>学是董学之"言".它是董子立"象"达"意"的一个话头.董子通过体会<春秋>之"辞",发挥<春秋>之"例".从而把握<春秋>之"意".  相似文献   
6.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先秦儒家对忧患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理清忧患意识的源头,以及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之关系,有助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具有文化情怀和社会承担的现代知识分子,徐复观对儒家的价值理念十分认同.其中国思想史研究即是为了证明儒家传统在价值上的正当性.但是,这种论证采取的乃是一种知识论进路,并且自觉不自觉的将西方关于思想文化的某种论述作为普遍范型用以描述、解读和评价若干重大思想史事实和重要经典,不仅在知识上陷入许多的矛盾,与研究的初衷也可能背道而驰.这种现象实际具有某种普遍性,值得后来者深切反思.  相似文献   
8.
林志华 《天风》2005,(9):8-9
大凡先知,都有他的人格尊严、忧患意识和奉献心志,我们可以称之为“先知精神”。他们为了国家民族,为了骨肉同胞,为了崇高的信仰表现出刚毅的大无畏的气魄。他们勇敢地、不折不扣地传讲神的话,为了完成神所交付的任务,愿意摆上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  相似文献   
10.
何海涛 《学海》2003,2(4):11-1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忧患意识传统。邓小平、江泽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对人民的幸福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 ,但由于时代的变化 ,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