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启西评传     
马启西是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创始人。今年7月4日(农历5月19日),是启西先生归真90周年纪念日。为表达我们的敬意,谨此发表冯今源先生这篇文章。文中,作者通过启西先生创立西道堂历史过程的评述,进一步探讨了促成马启西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形成的各种原因,提出马启西思想理论的形成与西道堂的创建是时代的产物,符合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是回回经学直接影响的结果,此外还受到苏非主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道教度牒制度,是封建政权管理道教教职人员户籍的一种特殊法制手段.这种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延续长达一千多年,是世界宗教史绝无仅有的,在道教史以及中国法制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封建政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一种特殊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3.
孙鹏 《中国宗教》2022,(2):80-81
张春蕾、夏和生合著的《问道茅山三千年》一书是茅山道教研究的力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一、如实反映上清派面貌作者史料充分,立场客观,如实反映出上清派的面貌。一是客观分析了上清派及上清经法诞生的原因。据《茅山志》记载,上清经法传到人间之前已经在上天流传很久。这在神化上清派的同时,却削弱了文献的可信性。作者结合文献资料及社会发展史,对此作出了理性的分析,认为上清派是魏晋南北朝动荡不安的时代产物,上清经法是一些弃政入道的才学之士集体创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道德相对主义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挑战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道德原则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理性能否认知道德原则、道德原则能否摆脱道德实践上的冲突.先秦儒学理清了作为普遍、必然的道德原则的仁与作为具体的行为规范的礼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澄清了道德相对主义因混淆两者而带来的混乱;先秦儒学并未像道德相对主义那样认为道德原则无法通过理性证明因而不存在,而是认为道德原则是明证的,其落实依旧需要理性的认知;在实践上先秦儒家主张行权返经,强调在道德原则统摄下所作的变通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仁道,从而有效避免了道德纷争.先秦儒学智慧是对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在美国,10%-20%成人的肝酶升高和50%以上的急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在中国,药物性肝病约占住院黄疸患者的2%-5%,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有20%以上老年肝病是由药物引起的。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中草药、保健药及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4,(9)
正没有宗教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没有宗教的对话就没有宗教的和解。著名宗教学家孔汉思用简约的语言揭示了人类从宗教对话到宗教和睦,再到世界和平的道路。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话是实现人类和平的必由之路,而对于宗教自身而言,合作对话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1950年5月,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佛教联合组织——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承载亿万佛教徒的共同期望应时而生,从而为全世界三大语系佛教徒搭建起一个对话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弘扬圣教、共谋和平的重要平台。经历60多年的发展,"世佛联"  相似文献   
7.
卢黄熙 《现代哲学》2000,(1):107-108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必然是开放的、多姿多彩的,否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理论形态,正是它们组成多样而又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斯宾诺莎的必然主义的理解,必须突破“平原景观”的琐碎本体论框架,转向一种“山地景观”的奠基本体论:不仅要问是否存在必然实体,更要追问,在所有必然事物中,何者最为基础。从奠基的观点看,脱离现实主义的基础来谈论必然主义并不可行,对严格必然主义的因果决定论辩护也不令人满意;借助对斯宾诺莎反抽象主义的分析,有助于建立一个关于奠基必然主义的类比论证;只有温和必然主义才是一种奠基必然主义,才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这有助于突显实体的基础性地位,也有助于澄清宿命论对必然主义的本体论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界在自由与必然的二元对立架构中,往往倾向于把能够做出随机偶然的"开放性选择"说成自由的本质特征。其实,自由首先在于人们基于"由我自主的意欲志向"提出的诉求性价值偏好能够得到从心所欲的实现。相比之下,"可供取舍的备选方案"或"能够替代的可能机遇"不但只是有助于达成自由的从属性工具,而且还始终遵循着"趋善避恶"和"取主舍次"的人性必然逻辑,因而其开放性程度并不会实质性地影响到人们的自由意志和自由存在。  相似文献   
10.
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副产品,是现代性与传统脱域的必然产物。当前,应当深入剖析虚无主义形成的现代性病理机制,揭示动态的现代性何以导致精神价值的瓦解与定向,进而催生了现代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