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殷筱 《哲学动态》2012,(1):65-69
哲学史上二元论和唯物主义在心身关系上的立场可谓水火不容:二元论主张心和身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互不依赖和影响;而唯物主义理论则认为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只有物理的属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对未知问题作推测,或对已解决的问题作解释时会涉及两种观点的论争.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哲学观点论争在今天的医学领域中已转化为在病因、发病机制中的还原论与整合论的论争.  相似文献   
3.
心身关系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系统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近代十余种心身观的基础上,深究了蕴含在气功修炼操作中关于心身关系的朦胧认识,并结合现代有关心脑研究进展,提出了心身关系层次论。认为心身关系大致可区分出三个层次来,一是本能类活动,中医称作“欲神”;二是内脏和情绪及相应的生命调控中枢,后者中医称作“元神”;三是脑和意识思维等,中医称作“识神”。三者中,体现着不同的心身关系。前两者主要是“身”与“身”;后者层次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对未知问题作推测,或对已解决的问题作解释时会涉及两种观点的论争。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哲学观点论争在今天的医学领域中已转化为在病因、发病机制中的还原论与整合论的论争。  相似文献   
5.
现代哲学家赖尔把笛卡尔的学说称为"机器中的幽灵说",认为笛卡尔犯了范畴错误,并提出了自己所谓的心的理论。但是赖尔虽然正确指出了笛卡尔的错误,却仍然无法解决身心问题,其自身理论面临着困境。赖尔将心的本质理解为行为,然而哲学家对赖尔的批评表明对心的词汇的物理行为分析是不可能成功的。赖尔的困境是其哲学本体论的必然结果,在赖尔那里还是把世界描述为"心-物"的二元对立,而在二元论框架内是无法解决心身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陈晓平 《哲学分析》2024,(1):59-73+196-197
金在权首先把随附性看作上下两层性质即随附性质和基础性质之间的依赖或决定关系,区分了弱和强这两种随附性概念。当其随附性理论遭遇诸多困难之后,他又提出整—部随附性概念,并赋予它形而上学的必然性,表现出从认识论向实践论转变的倾向。可以沿着金在权已经开启但未贯彻到底的实践论路线继续前行,明确地把随附性理论奠定在系统本体论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随附必然性的逻辑性质和哲学意义,并用整—部随附性把其他所有随附性统领和贯穿起来;进而提出基于系统本体论(或系统一元论)的随附二元论,用以取代物理主义一元论和笛卡尔的心物平行二元论。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中的心身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帝内经》中的心身关系问题黑龙江中医学院(150040)程伟心身关系问题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和心理学问题,对于医学史特别是精神医学史的研究也是值得注意的。中国古代哲学及医学传统中始终贯穿着形神合一、形质神用的心身一元论思想,而没有出现典型的西方思想中那...  相似文献   
8.
2016年3月13日,美国哲学家普特南离开了人世。作为20世纪后半叶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普特南在几乎哲学的每一个分支领域均作出了富有开创性和持久影响力的贡献,引领了当代哲学发展的走向。他所提出的诸多哲学理论、精妙论证和典型案例,例如关于心身关系的功能主义学说、科学实在论的“(无)奇迹”论证,以及知识与怀疑论问题的“缸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