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恒实法师是一个美国人、一个洋和尚。他弹着吉他、唱着民谣的弘法方式给古老的中国佛教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采访者还在为自己蹩脚的英语忐忑不安的时候,恒实法师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说起了他学佛的心路历程,讲到了他的中国情怀。高鼻梁、蓝眼睛只是  相似文献   
2.
性格与灵修     
正灵修生活是一种全身心发展,与天主直接往还的生活,其间包括一个自我认识、回归心灵的深处、发现天主在自己的心田中种下生命种子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心路历程中,我们确实需要自由地回应天主爱的带领和邀请。除了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以及分享自己被上主转化的经验外,若能针对个别不同性格的人的灵性需要、灵修生活的重点,而提出意见和方法,相信更有助益。某种祈祷仪式、灵修方法可能对某些人非常适用,但因为性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1842—1843年间,马克思围绕《德法年鉴》的创办与他人进行了大量通信,信中考察了当时德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剖析了“庸人及其国家”体制,清理了与先贤和同道之间在思路和策略上的分歧;进而显现出“思维着的人”对被其称为“愚人船”的德国命运的思索,以及为寻找新的社会变革之路所遭受的磨难和艰辛抉择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王荣伟 《天风》2017,(3):58-58
春节前,一篇关于传道人在艰苦条件下侍奉的无奈与挣扎的文章,在微信群受到关注。作者以亲身经历述说了从踌躇满志到灰心丧气的心路历程,弓1发众多围观与思考。许多教牧同工、传道人侍奉环境相当艰苦。  相似文献   
5.
镜天 《天风》2008,(11):40-42
《路加福音》15章“浪子”比喻之所以宝贵,不但是因为它用较少的笔墨生动记录了小儿子从离家到归家的转变,从而形象地阐明了一个罪人如何回归父神怀抱的心路历程。同时,这故事也深刻地揭露了一个表面在家的大儿子,徒有敬虔外表的法利赛人式的生命光景,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不能不说令人叹服,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12,(10):74-75
福建省南平市梅山基督福堂仁爱老人院始终秉持"为国家分忧,替政府解难,助子女尽孝"的宗旨,实践着"博爱、忍耐、奉献、舍己"的院训,视老人如亲人,做老人的好儿女,让老人院成为一个汇聚爱的地方。460、170、75、105……这一串毫不相干的数字组合在一起,清晰地记录了南平市仁爱老人院的心路历程。开办14年来,老人院共接纳460位老人,现有入住老人170位,平均年龄75岁,最长寿入住老人年龄105岁,入住时间最长的老人为12年。老  相似文献   
7.
利来 《天风》2009,(11):30-31
《南方周末》曾有一篇题为《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的报道。文中讲述了一位叫徐萍的女子,从2002年至2006年的4年时间在亲情与忏悔间挣扎的艰难心路历程。2002年春节期间,作为长女,她为了筹集弟弟们的学费和偿还家庭的债务而瞒着家人去卖身。此后周一至周五在乡村教书,周六和周日到城市卖身,直至道德的自责与身体的病痛行将压垮她时,才停止了卖身生涯。  相似文献   
8.
我是爸爸     
耿卫忠 《天风》2009,(7):10-11
作为一名教牧同工,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教会是牧师、长老、传道或是堂会的负责人,在家是儿女、父母、兄弟或姐妹。在教会要牧养好信徒,在家同样也要牧养好自己的家人。教会圣工重要,家庭责任也不能忽视。其实我们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圣工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形式的证道。在一次讲道之后,与几位同工和信徒交流了我的育女心经。他们很感兴趣,愿意我能有更多的分享。以下是我身为人父的心路历程,与大家一起分享,共沐主恩。  相似文献   
9.
残疾儿童的父母如何调适心路历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张宁生  荣卉 《心理科学》1997,20(5):398-400
残疾儿童给其父母的心路历程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父母心理调适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残疾儿童的发展,分析了残疾儿童父母心理历程的阶段性和残疾儿童的父母如何进行心理调适。最后指出了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牛年画牛话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唐  吴言生 《佛教文化》2009,(1):116-119
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的过程和在各个阶段的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的心路历程,这就是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从诗学渊源上看,寒山禅诗、汾阳颂古是其滥觞。(参《禅宗诗歌境界》之《临济宗禅诗》章。)《十牛图》用十幅图画描绘牧牛的过程,有图、颂(诗)、文(著语),表示了从寻牛觅心到归家稳坐的过程,以阐示修行的方法与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