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琴  王卓君 《学海》2014,(6):213-215
当代中国的教育与中国社会一样,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促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本刊的学术关心之一。本期笔谈的文章聚集高等教育的实践方面课题。季海菊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的长尾理论,探讨高校微德育产品开发的新途径,周琴和王卓君分析了新时期大学政治文化的新特点,胡炜、丁堃和谷丽的文章讨论高校干部工作民主化的问题与改进之策,陈红雨的文章则分析了我国青少年教育中的文化传承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将教育与城市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景进  刘浩强 《心理科学》2005,28(2):412-415
关于小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的研究是德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20多年的研究资料,探讨了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测查工具,阐述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向21世纪的时候,中国高等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应怎样来培养?这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研究课题。1当前医学院校学生德育的临床表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在不断变化,医学生在临床的道德实践中,也表现...  相似文献   
4.
孔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仁爱、礼义和诚信构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仁"为道德情感和道德原则、以"礼"为道德行为规范、以"信"为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人格,从而形成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他丰富而系统的德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源,对现代教育颇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德育环境遭遇新媒体文化的时代挑战.面对以用户主导、分众传播为特征的新媒体文化系统,高校德育如何发挥和保持其主流性、主导性和有效性的使命和责任,是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08年和2011年两次江苏省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研,从德育理念、德育方式、德育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以求推进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然而目前高校中的德育处于低效和边缘化的困境,高校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会生活。道德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只有与社会生活相匹配的道德教育才是具有实效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匹配社会生活,即理念匹配、"教""学"匹配和知行匹配。渗透式德育、价值澄清德育、体验式德育是增强高校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匹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对学生说教的过程中,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困惑所在,遇到“顽固”学生主要是不能摸透学生的心思,所进行的教育往往也就不切要点。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利用体态语,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对症下药,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应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摆在工作的首位。民国初期著名中学南开学校张伯苓校长主张“教育救国”,强调以德立校,开设了修身课,注重体育道德、公民教育及培养具有示范作用的教育者,这些办学举措使南开学校声名远播,并最终形成南开精神。本文着重阐述张伯苓“教育救国”及以德立校思想,通过揭示清末民初教育宗旨的演变、南开中学办学的成功教育经验,探究出民国初期南开中学教育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段时间以来,通过深入研读新八德实施方案,我感触颇深,收获很多,结合当前的教学工作实践,我感到要真正落实新八德实施方案的思想精髓,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应着重坚持做到“三破三立”。一、要破除偏面追求分数高低的狭隘思想,牢固确定德育为先的观念 德,是立身做人之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推行,学生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工作思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已现雏形,德育工作开展对于小学生发展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在新课改指导下,转变工作思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