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本为《礼记》中的一篇;当时被编入《礼记》之中,与其他各篇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以致湮没了数百年而未能引起注意。自唐代韩愈表彰以来,《大学》才逐渐受到重视。尤其经过程朱的推崇,其渐渐由《礼记》中的一篇而与《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成为与五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手记     
<正>奥尔特加(José Ortega y Gasset,1883-1955)是现代西班牙语世界中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吸收现象学、新康德主义等学说,发展出一种有自己特点的"生活理性"的哲理,很值得我们关注。但是,中国大陆学界一直未有机缘来正式了解他乃至西班牙语世界的哲学,实属一种亟待纠补的缺憾。眼下,年轻学者高源厚利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一、“场所”的形成1 92 6年 ,即西田几多郎 (1 870— 1 945年 )从京都大学退休前两年 ,他发表了题为《场所》的论文。这篇论文对于研究西田哲学的发展过程来说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篇论文出版之后 ,左右田喜一郎从新康德主义的立场对它进行了评述 ,认为它“进一步加深了  相似文献   
4.
《尚书》、《左传》、《国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书》、《左传》、《国语》是我国最古老的三部文献。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有不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源头。本文主要讨论:《尚书》的五行观念、人贵论和人性论思想、认知心理思想、个性心理思想、心理测验思想;《左传》的情感心理思想、病理心理思想、文艺心理思想;《国语》的缺陷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5.
常德市现有回、维吾尔族穆斯林四万多人,是湖南穆斯林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常德城内(即现武陵区)有穆斯林5000多人。常德市清真寺是常德城八座清真寺中最古老的一座,故原名常德清真古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四旬期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天主给我们每个人相同的机会,让我们反省、重新认识和深化基督徒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时期,教会提出一些特定的任务:如祈祷、守斋、克苦、施与(施舍),好具体陪伴教友度过这个内在更新的过程。同时也激发我们再次发现天主的慈爱,进而对自己的弟兄姊妹更加同情和仁慈。  相似文献   
7.
"德"是中国文化中最根本的观念之一.<管子>中的"德"因循"天德"、"帝德"观念,认为"德"与"道"相通,与自然秩序节律及其生态机制相切合;"德"由上而下,始于君王,教化百姓,是仁、义、礼、法乃至一切社会秩序的基础,在"富国安民"、"经世致用"中具有统领性的意义.现代社会面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以及国家区域与人类共同体等诸多冲突和不协调,中国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管子>中的"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待人如己     
严青 《天风》2005,(3):29-29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基督教的道德,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基督在世上的时候并没有教导任何全新的道德,新约中的金律(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先要怎样待人)只是人人在心底下都已知道的当行的事,伟大的德行教师从来不提出新的道德教训,只有假师傅,或者狂人才这样做,约翰逊博士说得好,人所需要的是提醒,这比教导重  相似文献   
9.
彭林 《中国哲学史》2001,(2):97-102
郭店楚简整理者对<六德>"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为昆弟绝妻,不为妻绝昆"句中的四个"绝"字的隶定为"继"字,与先秦礼书中的"绝服"相当."为父绝君"意为当父丧与君丧同时发生时,应服父丧而绝君之丧服.<六德>"为昆弟绝妻",与<丧服>妻服重于昆弟之服的服叙不同,但更为合理,当是早期丧服制度的反映.<六德>"为宗族杀朋友,不为朋友杀宗族",两"杀"字旧释"减杀",不确,当训为"杀止",字义的指向,在丧服的边界.  相似文献   
10.
"智"是先秦儒家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不过,"智"最初并不是一个纯道德的范畴,而主要是一个知性的范畴,如指知识、智慧、智谋等,也有聪明、智巧等含义。后来,思孟学派将其视为"四德"或"五行"之一,与仁义等道德概念相提并论,且被后世包括汉儒、宋明诸儒在内的儒家学者广泛认肯。那么,"智"是如何从主要是知性范畴转向德性范畴的?其德性化进程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种转化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走向发生过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智"在先秦的德性化转变的分析,力求给这些问题做一点说明,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