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重新阐释了人类道德价值的内容、形式与机制。从伦理内容创新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传统德主刑辅思想注入新的伦理思想,刷新了“德”与“法”的内涵与外延;从伦理思维范式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实现了德与法的深度融合;从伦理运行机制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确立了将伦理价值与法律价值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德治”软实力与“法治”硬实力共同发力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麦克莱伦和罗森否认了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原创性,认为开篇与宗教相关的表述是在抄袭鲍威尔,这一说法是对马克思的极大贬低,也是未能充分理解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宗教批判思想的表现。鲍威尔的宗教批判从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展开,忽视群众的重要地位,他极力反对阶级斗争的做法实际上是为普鲁士反动统治服务。甚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都被鲍威尔看作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原则,他的宗教批判观点体现出鲜明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马克思在《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中都对鲍威尔的宗教观进行了超越,呈现出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迹象,将犹太人问题的解决同实现人的解放相关联。他充分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明确提出向德国制度开火的口号,表现出对德国思辨法哲学和国家哲学的不满。马克思自始至终都有自己的写作安排和实践活动,其语言表达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的呈现,并非跟在鲍威尔身后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3.
荀子"化性起伪"."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性恶的人性论基石上的。以礼为本、德法并举、德主刑辅、礼义教化与法律强制相辅相成,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新发展。剔除其封建糟粕,它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仍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写给女孩     
李爱荣 《天风》1994,(8):40-40
多少次梦想变成男孩,多少次刻意改变女性的弱质——任风沙吹面、皮肤干裂也不碰珍珠霜;危难重重、恐惧战兢也不求助。尽管故意放重脚步,大刀阔斧。  相似文献   
5.
儒家"仁政""王道"思想中有伦理道德优先、以伦理超越法律治理的含义,这是儒家思想的理想主义层面。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儒家伦理的贯彻实施须以各种制度为凭依,以法律治理手段为保障。董仲舒承认了法律在构建国家制度以及维系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将儒家的价值观熔铸在各种制度与法律体系之中,将政治、制度、法律儒家化、价值化。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实际上也是将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有机结合,这是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1842—1843年间,马克思围绕《德法年鉴》的创办与他人进行了大量通信,信中考察了当时德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剖析了“庸人及其国家”体制,清理了与先贤和同道之间在思路和策略上的分歧;进而显现出“思维着的人”对被其称为“愚人船”的德国命运的思索,以及为寻找新的社会变革之路所遭受的磨难和艰辛抉择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从德法之治的角度,研究政权的兴衰,挖掘齐国统治800年的历史,其经验教训为,任人唯贤与民心向背是政权存否的关键。以人为本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德法不举是齐国政权败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越 《管子学刊》2004,(4):F003-F003
《德法之治与齐国政权研究》是官源海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近日由齐鲁书社出版。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范跃进教授为之作序。  相似文献   
9.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体现现代性本质的一个核心问题。“德法次序”概念,可以将日常德治和法治关系的探讨,纳入到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哲学框架中来,实现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叙事。  相似文献   
10.
圣辉 《法音》2005,(5):4-6
各位长老,各位大德,各位善知识,各位嘉宾:今天是个非常吉祥的日子。藉此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界各位长老、大德法驾光临,共同为三亚南山寺观音菩萨圣像开光之良缘,举行“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遵照佛陀平等、慈悲、和合共生的根本理念,协商促进两岸暨港澳佛教密切合作与交流的大计,商讨在中国大陆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大事因缘,实在是中国佛教史上千载一时、一时千载之盛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佛教界各位长老,以法缘、亲缘、血缘为纽带,怀着深厚的亲情、乡情、友情,纷纷率领佛教探亲参访团,来大陆朝山拜祖、探亲访友、参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