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代心理学认为,健康心理品质是青少年成为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关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要求优秀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化、身体等方面的素质,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人格。因而,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对学生人格因素的研究,使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并且通过教师引导教育以及自身控制、调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使其人格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纵观国内各修院的教育教学计划及教学行为,为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理想人才,修院教育从灌输到引导、从孤立到合作、从过去的单一评考到今天多元性评估、从封闭到半开放,伴随着修院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和社会的演进,修院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从信仰知识的单一传授到课程研究型的转变。修院教育应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调整心态,转变旧有的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变迁,为培养出更多知识型、多元型人才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无不以德育为先,示之天下。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德才兼备者谓之圣人,德大于才者谓之君子,才大于德者谓之小人。这说明古人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很高,这实际上是对德的崇尚,给后人的示范。可是纵观我国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的德育的内容泛泛,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符合中国传统要求的职业人才,因此职业学校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先。  相似文献   
4.
钟英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07-108
教师威性的形成与分类 “威信是人群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定的言行表现出优秀的品质,受到众人尊敬和信赖。而威性与权威不同,威信使人产生尊敬和接近的感觉。威信在教师和学生中间没有造成心理障碍,而权威则使人敬而远之,教师都期望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威信。  相似文献   
5.
依据梵二大有关文件精神,纵观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教会要担负起广传福音的历史使命,势必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司铎队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些年教会为司铎的再学习积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主教》2002,(6):29-30
中国天主教佘山修院本着“培养一批爱国爱教,拥护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有荣主救灵神火,有为教友服务精神,自愿终生独身守贞,献身于天主教事业的德才兼备的神职人员”的宗旨,进行办学,已经稳步走过了二十个春秋。这二十年来共招收修生602人,已经培养了250多位神职人员,他们大多数都是各自教区牧灵工作中的骨干。有的甚至已经做了主教或教区长,领导整个教区的教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