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德国一个名叫阿扎斯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个有18个孩子的家庭。父亲埃斯德是一名普通的冶金匠,为了维持一家生计,他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却只能换来薄薄的几张钞票,买米的钱都不够。生活尽管窘迫逼人,然而这个家庭中的两  相似文献   
2.
美国汉学界对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史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期,在这50多年里,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学界研究兴趣与主题也不断发生改变。本文在梳理不同时期相关著述的基础上,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与表现。  相似文献   
3.
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从两个层面阐释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一是在具体哲学层面,恩格斯剖析了费尔巴哈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其局限性,阐释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继承性、批判性和超越性;二是在一般哲学层面,恩格斯强调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日益迅猛的进步,自然科学和大工业的发展不仅终结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进程,同时也造就了历史领域由思辨哲学转向唯物史观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对唯物史观何以能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的论证,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对于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驳“马恩差异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A.F.科赫教授因其对康德与德国观念论(尤其是黑格尔)的深入研究而著名,此外他非常熟悉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当代成果。这使他能够以一种不同于其前辈诠释者的方式来理解德国哲学,并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布兰顿和麦克道威尔这两位当代著名的分析哲学家的方式对大西洋两岸的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进行让人瞩目的融合。从科赫教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欧陆哲学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哲学家如何吸收和消化分析哲学的成果并尝试建立起一种新的思想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从联 《天风》2012,(8):22-23
应德国基督教北易北服务中心(NMZ)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督教两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联合组成宗教文化考察团一行6人,于2012年6月18日至24日出访德国。在邀请方周密的安排和热情的接待下,考察团对德国北部基督教事工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接触和了解。考察团在德国境内共停留了七天,所到城市有柏林、汉堡、科隆、法兰克福,拜会了德国联邦议院教会代表、德国基督教EMW、EKD机构和北易北服务中心(NMZ),特别走访了医院灵修室、  相似文献   
6.
巧设骗局     
  相似文献   
7.
《世界哲学》2012,(3):162
<正>2012年7月23日-8月12日中国·长春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英国皇家哲学研究所、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于1988年共同创立的非盈利性教学机构。学院宗旨:通过聘请英国、美国以及其他英语国家和地区的当代著  相似文献   
8.
清初图学批判运动与乾嘉汉学复萌之间相隔数十年,两者在批判宋代以先天、河洛为代表的图书易学上秉持一致态度,但在对治《易》正途的理解上,前者认为当效法王弼、程颐之易学,以义理研习为务;而后者则高扬“汉学”大旗,力主恢复两汉象数易学的传统。因此,图学批判运动实与“汉学”无涉,清代易学中之“汉学”范畴理当适度缩减,将其起点延后至惠栋。“汉宋之争”说和“两派六宗”说分别将两汉象数易与宋代图书易、义理易与象数易相对立,然而两说均无法在二分法中合理安置象数易学、义理易学与图书易学的位次及关系。以象数、义理、图书三分,可以成为对历史上易学类型划分的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我虽不是蒋孔阳先生登堂入室的硕士、博士弟子,但却与蒋先生有一段短暂却难以忘怀的师生情。蒋孔阳先生是我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1986年,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那时研究生比现在的博士生还要稀缺,这一届文艺学硕士生只有胡晓明与我两人(胡晓明现在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论学会会长),而我们的硕士导师却有祖保泉、严云绶等四人。学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胡塞尔对交互主体性的分析是以同感为基础的。现在,这样一种同感经验在胡塞尔那里被描述为,它既涉及我们身体所特有的空间性,也涉及两个身体的一种时间结对、以及从我们的心理状态向他人心理状态的一种独特想象的转化。我想把对他人的这样一种多层次的经验,与大乘佛教传统中的一些教义(首先出现于印度,而后传到西藏)对同情经验的描述方式作一个比较。实际上,在这种教义体系中被非常具体地加以描述的“tonglen”实践(西藏人这样称呼),就其植根于身体中并使时间同步而言,尤其是就想象被考虑的方式而言,都以多种形式回应着胡塞尔的同感经验。在生活空间、时间和想象等方面,通过比较这两者的实践与理论,我们将能估价它们的亲和性、它们的差异,进而最终说明它们如何才能相互启发,甚至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