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博日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微博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也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微博成为思政教育新载体:正视挑战,搭建微博交流平台;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开展朋辈教育。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4,(5):63-67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中网络新媒体朝气蓬勃,而微博就是处在这一时期的新兴宠儿。根据调查,在使用微博的偌大群体中,青少年占据着不可小觑的组成部分,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微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14至17周岁的青少年,并结合现在微博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青少年绿色微博的必要性,并使绿色微博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微博:封杀抑或牵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元素,随着微博的异军突起,微博话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规范和牵手微博,积极推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性转换,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5,(5):136-142
微博现已成为企业进行品牌管理的重要平台,然而企业如何利用微博沟通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本文采用实验法,基于双重态度理论,研究微博沟通对外显和内隐品牌态度的影响,以及产品卷入度和品牌熟悉度对沟通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微博沟通显著提高外显品牌态度,但对内隐品牌态度无显著影响;微博沟通显著提高外显品牌态度的情感、行为意向、认知三维度;产品卷入度与品牌熟悉度的交互作用显著。研究结论对企业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品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博客积累的海量信息为直接快速地测量社会情绪提供了可能。本研究构建了微博基本情绪词库,结合在线文本词汇匹配技术对数百万用户的情绪进行分析,得到了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厌恶五种基本社会情绪。发现快乐与其它四种情绪显著负相关,而四种情绪之间正相关,符合情绪维度理论;工作日的快乐情绪显著低于周末;重要节日和事件引起了社会情绪的相应波动。这些结果都表明基于微博的社会情绪测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微博传播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其特点是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者的心理情绪化、传播速度超快速,广覆盖等,这样一种传播形式,从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说具有一种悖论性质的影响.一方面,微博传播有利于培养公民对社会生活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微博传播需要传播者的责任意识、理性意识、普遍的社会价值意识等;另一方面,微博传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又存在着淡化传播者的责任意识、注重张扬传播者的个体价值意识的可能.因此,在公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对待微博传播乃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从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而言,政府、传播者,受众都需要确立相应的伦理观念,包括责任伦理、理性要求、诚实守信等等.  相似文献   
7.
用公评审稿促进中国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论文评价目前普遍采用的同行评审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在我国具体国情下,不易保证审稿过程的公正性,难以有效提高科研群体的审稿水平。作者提出一个“公评审稿”方案,包括实名的公开推荐和匿名的公开评审两个过程,使学术成果的发表和评价实现了清晰的功能分离,解决了发表注重快速及时、而评价注重慎重仔细这一根本矛盾。公评系统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举贤制度和互联网新近发展的微博技术,其公开和共享理念,在保证学术公正的同时,能大幅度促进科研知识和经验在科研群体内的传播,迅速、有效地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  相似文献   
8.
熊萍 《伦理学研究》2012,(1):134-136
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确带来很多益处,尤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彰显其强大优势。但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现阶段我国微博传播就存在不少问题,对微博"新闻伦理底线"的质疑更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也使微博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微博需要改善言论生态,加强自律与他律,坚持道德底线,加强责任意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