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慈悲的温暖     
《佛教文化》2012,(6):68-68
一位大德说过:“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是慈悲精神的表现。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无敌。无敌是心中没有敌人,没有过去的宿仇,也没有现在的怨家,更不制造未来的对头。所以不是仗权势而称无敌,也不是凭财力而称无敌,更不是靠武力打败一切人而称无敌,乃是以慈悲心照顾、原谅一切人。”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记载,孔子带他的弟子周游列国,行至陈国和蔡国的交界处被困住了。整整七天没吃没喝,极尽饥寒后,大弟子颜回讨一点米回来,便赶忙拆柴弄饭。  相似文献   
3.
紫晶 《天风》2011,(8):52-53
像"窃书不算偷"一样,古代有人曾以"读书"来掩盖"偷"的本质。今日社会也有这种现象,如盗版的出现。有些人在追求"知识"时忽视了他人的"产权",而不少基督徒也认为,所有"知识"都来自神,哪有个人的"产权"?于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支持"盗版"行为。对此我们究竟如何看待?本期中两位同工的文章值一读。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穆斯林 西方的穆斯林是否将在明天成为伊斯兰文明的“黑马”?我们所说的“黑马”,是指英语中谈到某个人意外获一场比赛的最终胜利时经常使用的所谓“outsider”一词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王四达 《现代哲学》2007,(2):98-103
明末顾炎武曾把易姓改号称为“亡国”,而把道德沦丧称为“亡天下”;清末严复写《救亡决论》一文,为民族救亡大声疾呼。今天中国虽无“亡国”之忧,却有“亡天下”之虞,“荃忘鱼”的病象,“渔父哲学”的盛行,厚黑之道的猖獗,使“道德救亡”已成为当前中国最迫切的现实课题,中国不应回避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对待这个问题,只有清理历史传统、改造社会生态才是“道德救亡”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6.
以医患言语交际为切入点,主要研究医者一方言语表达的体性.对医患言语交际的体性作出定义,分析认为医忠言语交际的体性具有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及语义学、语用学等学科基础.进一步描述了医学会话中不体现象的表现,提出了体性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烦恼、痛苦和不如意,你想躲都躲不掉。无论你怨天尤人还是沮丧彷徨,都无济于事,此时的悲观就像一个黑包的幽灵,笼罩着你的思绪,让你变一蹶不振,失去对生活的追求,陷入痛苦的深渊中。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他希望退位后,能够去一家农场当农民,这或许只是他随便说说而已。而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人,在退位后,真的解甲归田,当了一名普通的农夫。他就是曾做过湖南省、江西省省委书记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77岁老人毛致用。一个从庙堂之高列江湖之远的人,却悠然自,心如止水,令人敬佩不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日:“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日:“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贴切工巧,言近意远,顿时博一片喝彩。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学生诗歌欣赏水平的提高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界.在具体的诗歌赏析中,我们对其的理解首先应建立在诗人所生“何世”,所在“何时”,所居“何地”的时空背景之上,进而关注诗人在作品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才能更加迅速与准确地判断诗人的真切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