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庄子》一书对王弼《周易注》的影响体现在王弼的注解方法、"理"概念及其它一些概念和运用上。受《庄子》的启发,王弼"言一象一意"的三层结构既能体察卦象和爻辞之中的深意,也能突破象敷的限制,阐发其中的义理。王弼的统宗会元之理和同理异职之理丰富了"理"概念的内涵,也对以后的宋明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它一些散见的对《庄子》的引用或化用为《周易注》添加玄学色彩之余,也让《庄子》与《周易》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探讨了庄子的言意观,认为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从道“无”的本体论出发,区分了大言与小言、大知与小知等概念;揭示出知或不知在道与言之间的中介地位,并进一步区分了两种“意”,肯定在知性名理范围内,言可尽意,而在形上超验领域,则言不尽意,特别是“得意忘言”论的提出,大大超越了老子,对魏晋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美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的言意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人类生存方式内在困惑的较早的本体论思索,比西方早了二千年。  相似文献   
3.
《庄子》对王弼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其经典注释中直接引用或化用了《庄子》的一些原文,而且直接影响了他的注经方法。"得意忘言"的自觉不仅是王弼注经突破的原因,也为魏晋开启了新的时代。而王弼在"理"、"情"、"通"等概念和思想上所受《庄子》的启发,不仅使其思想更为玄学化,实际上也为他调和儒道、孔老创造了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